第73章 荊州風雲之袁譚軍的困局與破局聯盟新篇,袁譚軍的合縱抗曹(第1/2 頁)
劉備成功說服張魯與袁譚軍結盟,訊息傳來,荊州城內一片振奮。諸葛亮立刻召集眾將,商討聯盟後的戰略規劃。
袁譚軍深知,曹操雖遭此挫折,但實力依然不容小覷,且必定會想盡辦法破壞聯盟。因此,首要任務便是加強與劉備、張魯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機制。
諸葛亮建議,在荊州、漢中與汝南三地之間建立起快速的情報傳遞網路,利用信鴿、密探等多種手段,確保資訊能夠及時互通。
同時,確定了聯軍的指揮架構,鑑於諸葛亮的智謀與威望,被推舉為聯軍的總軍師,統籌全域性戰略。
劉備與袁譚則分別負責各自勢力範圍內的軍事調配與後勤保障,而張魯則利用其在漢中的影響力,穩定後方並提供一定的兵力支援。
在軍事部署上,決定以荊州為前沿陣地,集結主力部隊,防備曹操的正面進攻。同時,派遣一支由魏延率領的精銳部隊前往漢中,與張魯軍協同作戰,加強漢中的防禦力量推舉,並伺機對曹操的關中地區進行騷擾性攻擊,牽制其兵力。
劉備則在汝南地區積極擴充軍備,招募賢才,作為聯軍的後援力量,並且負責聯絡中原地區的反曹勢力,試圖在曹操的腹地掀起反抗浪潮。
聯盟的穩固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基礎。袁譚軍一直以來重視民生與經濟發展,此時更是將其推廣至整個聯盟範圍。
在農業方面,推廣荊州、益州先進的農耕技術到漢中與汝南地區,派遣農業專家指導當地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
同時,設立專門的糧倉管理機構,統一調配聯盟內的糧食儲備,確保各地在戰時都能有充足的糧草供應。
商業上,進一步拓展貿易通道。除了已有的徐州貿易線路,開闢了從荊州經水路通往江東的秘密商路,雖然與孫權處於敵對狀態,但民間的貿易往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取江東的物資與情報。
在漢中地區,與西域的商隊建立聯絡,引進良馬、香料等珍貴物資,增強聯軍的軍事裝備與經濟實力。
此外,對鹽鐵等重要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調配,嚴禁私自販賣,確保這些戰略資源能夠優先滿足軍事需求。
隨著聯盟的建立,各方人才的交流也日益頻繁。
袁譚軍學堂培養出的優秀學子被派往劉備與張魯處,傳播先進的知識與文化,同時學習他們的長處。
劉備手下的一些能言善辯之士來到荊州,協助袁譚軍進行外交遊說工作,爭取更多的盟友。
而張魯軍中擅長山地作戰的將領則前往魏延軍中,傳授山地作戰技巧,提升部隊在複雜地形下的作戰能力。
在文化方面,倡導融合包容的理念。荊州的儒家文化、漢中的道教文化以及汝南的俠義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舉辦各種文化盛會,邀請各方學者、文人參加。
這不僅促進了文化的繁榮,也增強了聯盟內部的凝聚力與認同感,使得聯軍士兵們在共同的文化信念下更加團結一心。
曹操得知聯盟成立後,並未坐以待斃。他一方面在許昌加緊訓練新軍,籌備糧草物資,準備與聯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決戰。
另一方面,派出大量間諜潛入聯軍內部,試圖破壞聯盟關係。
這些間諜散佈謠言,挑撥袁譚與劉備之間的關係,聲稱劉備有奪取荊州之心,又說袁譚欲在戰後獨佔漢中。
同時,曹操還施展外交手段,與遼東公孫淵暗中勾結,許以重利,讓其從東北方向對袁譚軍的後方進行騷擾。
並且試圖離間張魯與劉備、袁譚的關係,再次向張魯丟擲橄欖枝,承諾只要張魯退出聯盟,曹操將保其漢中永世太平,並給予大量的物資援助。
聯軍內部果然受到曹操間諜活動的影響,出現了一些信任危機的苗頭。
袁譚軍中一些將領對劉備的軍隊心存疑慮,擔心其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
而劉備手下的部分人也對袁譚軍在聯盟中的主導地位表示不滿。諸葛亮察覺到危機後,迅速採取行動。
他召集各方將領與謀士,坦誠布公地進行交流,揭露曹操的間諜陰謀。
同時,制定了更加公平合理的聯盟利益分配方案,確保各方在戰爭中的付出與收穫成正比。
並且加強了內部的安全防範措施,嚴查間諜活動,對抓獲的間諜進行公開審判,以儆效尤。
在應對曹操的外交陰謀方面,袁譚軍派遣使者前往遼東,向公孫淵闡明利害關係,警告其不要輕易捲入這場紛爭,否則必將遭受聯軍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