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暗湧與曙光(第1/2 頁)
在諸葛亮以守為攻策略的佈局下,聯軍上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防禦與外交事宜。荊州城牆上,士兵們日夜加固城垛,搬運石塊、木料,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不絕於耳。
城中百姓也被組織起來,協助籌備糧草,婦女們聚在一起縫補營帳、製作乾糧,孩子們則幫忙傳遞物資,大街小巷瀰漫著緊張而有序的氣氛。
袁譚軍在荊州的營地中,軍事將領們圍坐於營帳內的沙盤前,仔細研討著防禦戰術。
先鋒大將張遼手指沙盤上的山川河流,說道:“若曹操從北面來犯,此處的山谷乃是必經之路,我們可在此設下伏兵,以強弩硬弓先挫其銳氣。”眾將紛紛點頭,隨後又對兵力配置、訊號傳遞等細節展開了深入討論。
而在漢中,張魯親自監督著士兵們的操練。
他站在高坡之上,看著校場上計程車兵們整齊地列陣、揮舞兵器,心中默默祈禱著聯盟能夠順利度過此次危機。
張魯深知,漢中的穩定對於整個聯軍的後方至關重要,一旦有失,不僅會影響士氣,還可能導致糧草供應的中斷。
因此,他除了加強軍事防禦,還派遣使者前往周邊的部落,以宗教信仰和共同利益為紐帶,爭取他們的支援與合作,確保漢中地區的安全與安寧。
劉備在汝南也沒有閒著,他一方面積極招募新兵,廣納賢才。在汝南的城門口,張貼著招募告示,吸引了眾多有志之士前來報名。
劉備親自面試這些人,他目光誠懇地看著每一位應聘者,詢問他們的志向與才能,對於那些有勇有謀、心懷正義的人,劉備當即收入麾下,並給予豐厚的待遇和重要的職位。
另一方面,劉備寫信給關羽、張飛等將領,叮囑他們要嚴格訓練士兵,密切關注曹操和孫權的動向,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簡雍在益州耐心地等待著劉璋的答覆。他住在驛館之中,每日與劉璋的謀士們進行交流,試圖消除他們對聯盟的疑慮。
簡雍以其淵博的知識和幽默風趣的言辭,漸漸贏得了一些謀士的好感。他向他們講述著聯軍在抗擊曹操過程中的英勇事蹟,以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劉備的仁義寬厚,讓這些謀士們對聯軍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然而,曹操並未給聯軍太多喘息的時間。他在許昌完成了新軍的訓練後,決定先對荊州發動試探性攻擊。
曹操派遣大將夏侯惇率領五萬精兵,浩浩蕩蕩地朝著荊州進發。同時,他又派使者前往孫權處,再次施壓,要求孫權出兵配合,從東面夾擊荊州。
孫權在江東權衡利弊後,決定暫不出兵,但也在邊境集結了兵力,觀望局勢發展。
他深知曹操的野心,如果曹操在這場戰爭中獲勝,那麼自己必將面臨更大的威脅。但他又不想過早地捲入戰爭,損耗自身實力,因此選擇了一種折中的策略,坐山觀虎鬥,等待最佳時機。
夏侯惇的軍隊逼近荊州,荊州城外頓時戰雲密佈。
聯軍得到訊息後,迅速進入戰鬥狀態。諸葛亮登上城樓,望著遠處塵土飛揚的曹軍,心中冷靜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他深知夏侯惇乃曹操麾下的猛將,作戰勇猛,但也有其魯莽之處。於是,諸葛亮決定利用這一點,設計誘敵深入。
他派遣趙雲率領一支輕騎兵出城迎戰夏侯惇。趙雲領命後,帶著騎兵們風馳電掣般衝向曹軍。趙雲白馬銀槍,英姿颯爽,在曹軍陣前如入無人之境,槍挑曹將數人,曹軍頓時陣腳大亂。
夏侯惇見狀,怒火中燒,不顧副將的勸阻,親自率領大軍追趕趙雲。
趙雲且戰且退,將曹軍引向了諸葛亮預先設下的埋伏圈。當曹軍進入山谷後,只聽得一聲炮響,兩側山坡上頓時箭如雨下,石塊滾落。聯軍的伏兵齊聲吶喊,殺聲震天。
夏侯惇這才意識到中了埋伏,急忙下令撤軍,但為時已晚。曹軍在狹窄的山谷中亂作一團,被聯軍打得落花流水。
此役,聯軍大獲全勝,斬首曹軍近萬,俘虜數千,還繳獲了大量的糧草兵器。夏侯惇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退回許昌。這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聯軍計程車氣,也讓諸葛亮鬆了一口氣。
但諸葛亮明白,這只是暫時的勝利。曹操絕不會善罷甘休,他一定會調整戰略,再次發動更猛烈的進攻。而聯軍內部的問題也依然存在,戰利品的分配、新佔領地區的管理以及與潛在盟友的合作等事宜,都需要進一步妥善處理。
在關中地區,聯合管理委員會在諸葛亮的指導下逐漸步入正軌。三方代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開始建立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