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青州困局,權謀應對(第1/2 頁)
袁譚率主力匆匆趕回青州,只見青州城外,呂蒙的江東軍營帳連綿,旗幟飄揚。袁譚心中焦急,卻也深知不可莽撞行事。他與玄風子登上高處,眺望敵軍營地,商議破敵良策。
玄風子沉思片刻,說道:“主公,江東軍遠道而來,雖初戰得利,但補給線漫長。我軍可先閉城堅守,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其糧道,待敵軍糧草不濟,軍心渙散之時,再出城擊之。”袁譚點頭認可,即刻傳令城中將士嚴守城池,不得有誤。
於是,淳于瓊率“銳鋒營”一部,趁著夜色出城,悄悄潛入江東軍後方。他們在山林間設伏,專門襲擊江東軍運送糧草的隊伍。一時間,江東軍的糧道危機四伏,運糧士兵人心惶惶。
呂蒙察覺糧道被襲,心中惱怒。他一方面加強糧道的守衛力量,派遣大將甘寧率水軍一部護送糧草;另一方面,對青州城展開更為猛烈的攻城戰。
江東軍在城下架起投石機與攻城塔,不斷向青州城投擲石塊,發射箭矢。城中百姓在袁譚的安撫下,並未慌亂。他們協助士兵搬運石塊、修補城牆,軍民一心,共同抵禦外敵。
袁譚在城樓上指揮作戰,他望著城下如潮水般湧來的江東軍,心中暗自思忖。玄風子則在城中四處奔走,排程兵力與物資,確保城池的防禦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劉備在蜀地密切關注著青州局勢。他深知,若袁譚被孫權擊敗,曹操將在北方一家獨大,這對他興復漢室的大業極為不利。於是,劉備決定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青州,表示願意在物資與軍事上給予一定援助,但條件是袁譚需明確表態擁護漢室正統。
袁譚接到劉備的書信後,與玄風子商議。玄風子認為,此時接受劉備的援助,可解青州燃眉之急,但也需謹慎應對,避免日後被劉備掣肘。袁譚決定回覆劉備,表示感激其好意,自己本就一心為漢室守土,願與劉備結為盟友,共同對抗曹操與孫權。
在青州城外,呂蒙見攻城多日無果,且糧道不斷被襲,心中焦急。他決定改變戰術,採用水淹青州之計。江東軍士兵在城外挖掘河道,引河水灌城。
袁譚得知訊息後,大驚失色。玄風子卻冷靜地說道:“主公莫慌,我早有防備。”原來,玄風子在城中預先組織百姓挖掘了排水渠道,可將灌入城中的水引向城外。同時,他令“神機隊”在城中製造簡易的木筏與舟船,以備不時之需。
隨著河水逐漸灌入青州城,城中部分割槽域被淹。但袁譚軍在玄風子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應對。士兵們乘坐木筏在城中巡邏,防止江東軍趁水攻城。
而此時,淳于瓊在江東軍糧道的襲擾戰取得了顯著成效。甘寧雖加強了護衛,但淳于瓊憑藉對地形的熟悉與“銳鋒營”的勇猛,多次成功截獲江東軍糧草。江東軍因糧草短缺,士氣開始低落。
玄風子見時機已到,建議袁譚出城反擊。袁譚親自率領“鐵騎衛”與“銳鋒營”主力,開啟城門,衝向江東軍營地。城中百姓在城頭吶喊助威,聲威震天。
江東軍在飢餓與疲憊的雙重打擊下,難以抵擋袁譚軍的猛烈攻擊。呂蒙雖奮力組織抵抗,但兵敗如山倒。甘寧見大勢已去,率水軍先行撤退。
袁譚軍在城外與江東軍展開一場激戰,最終成功擊退江東軍,解除了青州之圍。此役過後,袁譚的威望在青州達到了新的高度。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士兵們也更加忠心耿耿。
然而,袁譚深知,這只是暫時的勝利。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劉備在蜀地也有著自己的野心,孫權雖兵敗,但必定不會善罷甘休。他與玄風子回到城中,開始重新整頓軍隊,發展經濟,鞏固青州的防禦。
在軍事上,玄風子對“銳鋒營”“鐵騎衛”“神機隊”進行擴編與強化訓練。他從青州百姓中選拔出更多有潛力計程車兵,充實各營兵力。同時,引進新的兵器製造技術,改良弩箭與投石機,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在經濟方面,袁譚繼續推行“屯田養民”之策,並鼓勵商業貿易。他在青州境內設立集市,降低賦稅,吸引各地商人前來交易。青州的絲綢、海鹽等特產遠銷各地,為青州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外交上,袁譚除了與劉備保持盟友關係外,還派遣使者前往西涼馬騰處。他向馬騰闡述了曹操的威脅,提議雙方結為同盟,互相支援。馬騰對袁譚的提議頗感興趣,他在西涼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壓力,於是同意與袁譚建立初步的合作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譚在青州的勢力愈發穩固。但他也明白,在這亂世之中,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才能在諸侯紛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