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青州暗流,籌謀深遠(第1/2 頁)
青州在旱災與各方勢力的陰影下,艱難維持著表面的平靜。袁譚深知,必須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找到新的突破,否則覆滅只是遲早之事。
玄風子提出,青州欲要長遠發展,需在文化與教育上著力。“主公,當務之急是興辦學院,廣納賢才,培育青州本土的有識之士。如此,方能為日後的興盛奠定根基。”袁譚深以為然,遂下令在青州城中擇地修建學宮。
訊息傳出,不少儒士與飽學之人紛紛前來響應。其中,有一位名叫孔昱的名儒,他出身名門,精通經史子集,聽聞青州大興文教,特來相助。袁譚親自接見孔昱,對其禮遇有加:“先生大駕光臨,實乃青州之幸。”孔昱亦表達了願為青州培育賢才的決心。
學宮破土動工之時,袁譚親自奠基,全城百姓歡呼雀躍,彷彿看到了青州未來的希望之光。而在學宮建設期間,袁譚也沒有放鬆軍事防備。他與玄風子商議,決定派出密探,深入曹操、劉備、孫權以及西涼等地,探查各方虛實與最新動向。
密探們喬裝改扮,悄然出發。數月後,密探陸續歸來,帶回了諸多重要情報。曹操在許都,正大力發展水軍,意圖在長江流域與孫權一決高下,同時也在秘密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似乎有北征青州的跡象。
劉備在蜀地,積極安撫民心,推行新的政令,其麾下的諸葛亮正致力於改善蜀地的農業灌溉系統,軍隊則在加強山地作戰的訓練。
孫權在江東,除了繼續鞏固江防之外,還在與南洋諸國展開貿易往來,試圖獲取更多的奇珍異寶與戰略物資,並且在招攬一些海外的能工巧匠,以提升江東的造船技術與兵器製造水平;西涼馬超與韓遂的爭鬥陷入膠著,雙方雖互有勝負,但都損耗慘重,西涼的百姓苦不堪言,一些部落開始向東遷徙,以躲避戰亂。
袁譚與玄風子仔細分析這些情報,玄風子說道:“主公,曹操雖有攻青之心,但他目前忙於南北雙線備戰,短期內難以全力來襲。劉備在蜀地的發展利於民生,其短期內對外擴張的可能性較小。孫權的海外拓展雖可增強其國力,但對青州的直接威脅暫無變化。而西涼的亂局,雖看似與青州無關,實則可加以利用。”
袁譚目光一閃:“先生之意,可是聯合西涼一方,以牽制曹操?”玄風子點頭:“正是。馬超與韓遂雖有矛盾,但他們皆對曹操心懷忌憚。若主公能派人從中斡旋,促成他們暫時和解,並結成抗曹同盟,那麼曹操必然不敢輕易對青州用兵。”
袁譚思索片刻後,決定派遣孔昱前往西涼。孔昱領命而去,憑藉其淵博的學識與卓越的口才,在西涼與馬超、韓遂展開了艱難的遊說。他向二人陳述利弊:“二位將軍,曹操野心勃勃,妄圖統一天下。如今青州袁譚主公願與二位結盟,共同對抗曹操。若將軍們繼續爭鬥,只會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一旦青州被破,曹操便可全力西進,西涼危矣。”
馬超與韓遂本就不是愚笨之人,經孔昱一番勸解,心中漸漸動搖。但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難以輕易化解。孔昱見狀,又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二位可將西涼分為兩部,各自治理,但在面對曹操時,必須協同作戰。”
經過多日的商議,馬超與韓遂最終同意了孔昱的方案,與青州結成了抗曹同盟。袁譚得知訊息後,大喜過望,立即著手準備與西涼的合作事宜。他派遣軍隊運送物資前往西涼,以助其恢復元氣,同時也接收了西涼派來的一些精銳騎兵,充實青州的軍事力量。
在青州內部,學宮終於建成。孔昱被任命為學宮祭酒,開始廣收門徒,傳授知識。一時間,青州城中書聲琅琅,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許多年輕學子在學宮中潛心學習,他們或研習兵法,或鑽研經史,或探索天文地理,為青州的未來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曹操得知青州與西涼結盟後,大為震怒。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派遣大將夏侯惇率領十萬大軍,直逼青州。同時,他又派人聯絡孫權,許以重利,勸其出兵攻打青州的南面,以形成夾擊之勢。
孫權收到曹操的書信後,陷入了沉思。呂蒙進言:“主公,曹操此計雖狠,但我們若出兵攻打青州,必然會損耗自身實力。且青州與西涼結盟後,實力不容小覷。不如暫且按兵不動,坐觀曹操與青州之戰,待雙方兩敗俱傷時,我們再出兵,便可一舉奪取青州與中原之地。”孫權聽後,覺得有理,便拒絕了曹操的請求,按兵不動。
夏侯惇的大軍如烏雲般壓境,青州城再次面臨巨大的危機。袁譚與玄風子鎮定自若,他們召集眾將士,商議退敵之策。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