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袁譚的多線佈局與危機暗生(第1/2 頁)
建安十二年冬,袁譚成功收復冀州邊境的平陽城,初嘗擴張勝果。但他清楚,前路仍荊棘叢生。北方的烏桓、鮮卑部落雖已合作,可關係微妙,需不斷鞏固;曹操勢必不會對平陽城的易主坐視不管,一場反撲或許正在悄然醞釀。
為強化與烏桓、鮮卑的聯盟,袁譚決定親自前往北方部落。他挑選了一支精悍的護衛隊,攜帶大量珍貴禮品,頂著凜冽寒風踏上征途。歷經數週艱辛,終於抵達烏桓王庭。
烏桓首領蹋頓率眾相迎,袁譚獻上禮品,其中有中原精美的絲綢、鋒利的兵器,還有稀有的香料。蹋頓看著這些禮物,眼中滿是驚喜。袁譚誠摯說道:“大王,自合作以來,我們攜手共進。此次前來,一是為表誠意,二是想與大王共商對抗曹操之策。曹操野心勃勃,若不聯合,我們都將危在旦夕。”
蹋頓深以為然,雙方展開深入交談。袁譚提出,待開春後,他將出兵進攻曹操的冀州腹地,希望烏桓能從側翼騷擾曹操,分散其兵力。蹋頓思索片刻後答應,並承諾會派出精銳騎兵助戰。
從烏桓返回途中,袁譚又繞道前往鮮卑部落。鮮卑首領軻比能對袁譚的到來同樣重視。袁譚以同樣的誠意和策略,與軻比能達成進一步合作意向。軻比能同意在關鍵時刻,切斷曹操與北方的物資運輸通道,給予曹操經濟上的沉重打擊。
回到蒼巖郡,袁譚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備戰之中。他深知情報的重要性,再次加大對曹操領地的情報蒐集力度。他派出的密探深入曹操統治區域的各個角落,甚至滲透到曹操的軍營和府邸附近。
其中,有個叫孫福的密探,成功混入曹操軍營附近的村莊,以賣酒為生。他每日留意軍營的動靜,與士兵們套近乎。一日,一名喝醉的曹軍士兵透露,曹操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對袁譚發動大規模進攻,預計開春後行動。孫福得知後,立刻透過秘密渠道將情報送回蒼巖郡。
袁譚接到情報後,召集謀士和將領商議對策。辛明分析道:“曹操此次來勢洶洶,我們不可硬拼。不如在通往蒼巖郡的要道上設下重重埋伏,消耗其兵力。”趙剛則建議:“我們可以主動出擊,趁曹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先對其部分營地發動突襲,打亂他的部署。”
袁譚權衡再三,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他派趙剛率領一支輕騎兵,趁著夜色,突襲曹操在冀州的一處重要糧草營地。趙剛挑選了五百名精銳騎兵,每人配備輕便的弓弩和長刀,趁著夜色疾馳而去。他們抵達曹營後,迅速發起攻擊,一時間,曹營內火光沖天,曹軍大亂。趙剛等人在燒燬大量糧草後,迅速撤離。
另一方面,袁譚命人在蒼巖郡周邊的險要之地設下埋伏。他們在山谷兩側佈置了大量弓箭手,在道路上挖掘陷阱,並用樹枝和雜草掩蓋。同時,還準備了巨石,待曹軍進入包圍圈後,便從山上推下。
在備戰的同時,袁譚也沒有忘記安撫百姓。他深知,百姓是戰爭勝利的根基。他下令減免平陽城和蒼巖郡百姓的賦稅,組織百姓進行春耕準備。為了讓百姓安心,他還安排士兵幫助百姓修繕房屋、開墾農田。
然而,就在袁譚積極備戰時,內部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些新歸附的將領對袁譚的指揮方式產生了質疑,他們認為袁譚過於謹慎,錯失了許多戰機。其中,以張猛的部下陳武最為激進。
陳武在一次將領會議上,公然提出:“主公,我們如今兵力漸強,為何還要如此被動?應該主動出擊,與曹操正面交鋒,一決雌雄!”袁譚耐心解釋:“曹操實力強大,我們不能盲目衝動。如今的策略是為了儲存實力,尋找曹操的弱點,再給予致命一擊。”但陳武並不認同,依然在軍中散佈不滿言論。
袁譚得知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擔心這種情緒會在軍中蔓延,影響士氣和團結。於是,他單獨召見陳武,語重心長地說:“陳將軍,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戰爭不是兒戲。我們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無數將士的生命和百姓的安危。你跟隨張猛將軍歸附於我,我一直將你視為心腹。如今,正是需要我們齊心協力的時候,切不可因一時衝動而誤了大事。”
陳武聽後,雖表面上表示服從,但心中仍有不滿。袁譚察覺到了陳武的態度,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他暗中安排親信對陳武進行監視。
與此同時,曹操在遭受趙剛的突襲後,大發雷霆。他加快了兵力集結的速度,決定提前對袁譚發動進攻。曹軍浩浩蕩蕩向蒼巖郡進發,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袁譚得到曹軍逼近的訊息後,立刻命令全軍進入戰備狀態。他親自登上城牆,鼓舞士氣:“將士們,曹操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