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眾城之女皇(四)(第1/2 頁)
“逃離天主教派,就像逃離毒蛇和火焰一般。”
——聖馬克·尤金尼克斯,15世紀希臘東正教的神學家
這是一座大理石、斑岩、錘扁黃金與輝煌馬賽克的城市。
多麼絢麗多彩的城市,多麼莊嚴,多麼美麗,有如此之多的修道院,在寬闊的大街上憑藉勞力修建起了多少宮殿,有多少震撼人心的藝術品:如果要列舉所有美好的事物,能把人累垮;金銀珠寶,形形色色的服飾,以及如此神聖的遺蹟。無論什麼鐘點,總有船隻在這個港口停靠。人們所想要的東西,這裡應有盡有。
從建成開始,這座帝都就被設想為天堂的複製品、基督的勝利的體現,它的皇帝則被認為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
在前往布拉赫奈宮的路上,隨處可見基督教信仰的跡象:教堂的高高穹頂、教堂鐘聲和木鑼聲、修道院、數量眾多的僧侶和修女、大街和城牆上沒有盡頭的聖象遊行。
虔誠的市民和他們的皇帝始終生活在持續的祈禱聲和基督教儀式中。齋戒、瞻禮日和整夜的守夜構成了生活的日曆、時序和基礎。這座城市儲存著從聖地收集來的基督教的眾多聖物,令那些天主教信徒非常眼饞。
施洗者約翰的肉骨、耶穌臨終前戴過的荊棘王冠、十字架上的釘子、聖墓上的石塊、諸位使徒的遺留物和上千種其他的神奇物品被盛放在黃金打造的聖物匣內,匣子上鑲嵌了珠寶。
東正教透過馬賽克和聖象的鮮豔色彩、點有油燈的昏暗教堂內不斷跪拜起伏的禮拜儀式的神秘之美、焚香以及複雜的儀式對群眾的情感施加了極其強大的影響,正是這類儀式將教會和皇帝都沉浸在一種迷宮般的美麗氣氛中,用天堂的比喻陶醉人的感官。
這一切,都讓沿途觀摩的巴耶塞特、伊斯邁爾等人震撼不已——東正教無比精細的繁華壯美與伊斯l教的簡單質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伊斯l教提供的是沙漠地帶的抽象的樸素,一種在任何看得見太陽的地方都可以進行的膜拜,以及與神的直接交流;東正教則富有形象、色彩和音樂,以及將靈魂引向天堂的神秘力量的令人陶醉的隱喻。兩種宗教同樣執著地要讓全世界皈依他們的信仰。
恰逢此時正舉辦著一場讓人心生震撼的儀式,伊斯邁爾拿出羊皮紙將這一切都記載了下來:“贊禮員吟唱了一曲美麗驚人的樂曲,完全超越人的理解力。牧首的隊伍前進得極其緩慢,據旁人所述,他們的目標是君士坦丁城牆內那座圓頂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十二名從頭到腳覆蓋紅色服飾的教士環繞在牧首周圍。在他前面走著兩名手持基督畫像的旗手。旗杆、旗手的服裝和帽子都是紅色的……”
在城市中心矗立著氣勢恢宏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像一艘鉅艦停泊於此。查士丁尼在僅僅6年內就將它建成,並於537年將它向公眾開放。
它是古典時代晚期最了不起的建築,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無比壯美。沒有廊柱支撐的高高穹頂讓親眼看見的人也嘖嘖稱奇,認為它是個無法理解的奇蹟。
在那裡禱告過的大衛誇張道:“它似乎不是建在堅固的磚石之上,而是漂浮在半空中,覆蓋著下方的空間。”
穹頂覆蓋的空間如此之廣大,足令初次看見它的人目瞪口呆。拱頂裝飾著面積達4英畝的黃金馬賽克,如此之金碧輝煌……
同樣在聖索菲亞大教堂朝拜過的尼基弗魯斯也不由感慨,他借用示默者保羅的說法:“‘黃金流水般傾瀉而下,讓人們眼花繚亂,幾乎無法直視’,同時大量的彩色大理石讓觀者陶醉。它們看上去如同‘撒滿星辰……像牛奶被潑灑在閃耀的黑色平面上……或者像大海或祖母綠,抑或碧草中的矢車菊,間或有幾點雪白。”
10世紀一些從基輔前來尋求真理的羅斯人目睹了聖索菲亞大教堂內禮拜儀式的壯美,最終導致(俄)羅斯人皈依了東正教。這些北方訪客如此記述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在天堂還是人間。因為人間不可能有如此的輝煌和美麗,我們不知道如何描述。我們只知道,在那裡,上帝就居住在凡人中間。”
雖然教堂遍佈城區,但仍然能從中零星的看見一兩座較為不起眼的清真寺,大批的穆斯l正在寺內真誠禱告著。這讓伊斯邁爾感到震驚:“據我所知,基督徒仇視所有穆斯l,自然不允許有清真寺出現在他們的眼內;而這裡卻讓我感到很奇怪。”
“沒什麼奇怪的。”尼基弗魯斯揮了揮手,“那是那群信仰異端的佔據帝國西部的蠻子才會做的蠢事。如太陽般慈悲的羅馬人允許了城內的異教寺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