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山莊水利建設(第2/3 頁)
幾個月的小學課程學習,山莊人的見識已超越了外界平民。
楊卿當起了甩手掌櫃,三天時間,各部門成立,人員也已就位。
一張白色榜單張貼在湖畔亭子裡,上面密密麻麻寫清了八十七人的職責和任務。
山莊臨時搭建了很多整齊的棚子,人越來越多了,一週時間,山莊聚集了近一萬六千人。
山上四面蜿蜒的大小渠開挖到位,小工頭組織人夯實土基。楊卿規定每人每日最低一百文錢遠超普通匠人工資,更別說還有每日一貫錢的工頭和技術骨幹。每個人都很賣力,生怕乾的不好被辭退。
,!
挖到十步就開始出水了,工人一邊排水,一邊建臨時圍堰,待挖到位了,開始了地基。
用大量的生石灰填充吸水,再鋪土工布。楊卿本來想用防水板,但想到水可加速混凝土凝固,再一個就是水渠可充當水井,就放棄了防水板。快速夯實基礎後,工頭按照田銘的方法找平地基,找好水渠斜坡坡度。
施工很嚴格,先是沙石填基,鋼筋砂漿代替青石弄了一層渠底和坡面,再用青石和砂漿封底層。
覆頂難度較大,渠底寬六步,深二十步,頂寬八步,近十一米寬,和架個小橋沒什麼兩樣了。覆頂要用很多個長水泥板,工程量很大。
田銘在坡頂預留半米鋼筋,組織人將彎好形狀的鋼筋搭接捆綁好,就開始組織人立木質模板。
模板完成後,就開始分段澆築砂漿固形。砂漿就是現場拌制混凝土,現場澆築。因為技術問題,不能儲存。
由於石灰,土工布和混凝土的作用,延緩了修好那段水渠滲水的速度,施工難度在大唐首屈一指。
一個月時間,水渠已修到了山腳。
大渠通小渠,大渠皆全覆蓋,相當於儲水罐。縱橫田地裡的小渠臨近一片田留一米露天口子。露天處,設有閘門,開啟閘門,水就會流入田中土水溝,用來灌溉田地。
山上水渠高出田地兩米,山和山腳兩處拐點各有兩個大閘門。
五月到六月偶有下雨,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對施工造成影響。
相比山上工程難度,山下的難度就高了很多。
田銘臨時決定將水渠加深到三十步,底部和頂部寬度加了五步,水渠頂部達到了十三步,也就是二十米的寬度,和高速路有的一拼了。
水渠深度比井還深三倍多,滲水問題比山上嚴重。臨時排水溝,圍堰等都要弄。還要重新考慮施工的組織問題,楊卿借鑑隧道出現溶洞解決的方案,造坡度底下排水溝。一邊組織工人排水,一邊組織人搶時間快速用生石灰夯實地基,而後鋪粗沙石,接著就是土工布。
綁好的鋼筋工利用滑輪下降,調整好位置,再澆築混凝土。
一萬五千人分成一百多組,同時施工,效率也不慢。
第一次動土從未有過的大工程,楊卿親自指揮。現場施工有序進行,施工過程中難免有人受傷,最嚴重的會殘廢,死亡是楊卿不能接受的。
有人受傷,楊卿立馬組織後勤人員將傷殘抬到臨時醫院救治。
魏生用楊卿給的法子和藥救治,沒造成死亡。
土路被水渠佔用了,土路內側樹苗不動,外圍的栗子樹統一向外側移栽。
整個大小水渠高出田地一米,既是水渠也是水泥路。
小水渠將田地分成了五十畝的塊狀,自小水渠進入田間,修有緩衝斜路。
楊卿看著眼前一切,心情無比的舒暢。
田地洪澇,開閘將洪水排入水渠。如水渠水位高,但不滿,可將水抽入水渠。這樣的機率很小,一方面是大渠和湖泊,和灞河各有通道,用大閘門調節水位。另一方面則是,水渠很深,也很大,就像一個內在水庫(地下河?)。
每一個水渠閘門處,都建有巨大的轉輪控制,需要四五個大漢控制。
水渠初成,楊卿命人放下通向湖泊和灞河閘門,還有山上和山腳兩個節點閘門。
楊卿親自給四處閘門命名,山上拐點為乾門,山腳拐點為坤門,水澤湖為坎門,灞河為震門。
楊卿昂首挺胸地沿著水渠邊沿散步,內心很是自豪和得意。
天下水利第一山莊!
天下第一高標準農田!
天下第一休閒山莊!
天下第一農家樂!
天下第一生態示範園!
……
滿眼看到的和後世差不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