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畢方受罰護火種 無意此間遇真友(第2/3 頁)
謂“角”,或雄而明,謂“徵”,或沉而細,謂“羽”。
畢方聞之感嘆道:“真是太美妙矣,未曾想,汝發出之天籟音竟如此悅耳。”猙仰首自豪地道:“然則自當如此。”
“汝還有何等樂曲耶?”畢方好奇地問道。
“自然有也。”猙得意洋洋地答道,“餘曾在五重天時,與壎、瑟、琴、鼓等諸樂器同奏過‘大飛廉曲’,此乃天上最為美妙之樂曲。”
畢方興致高昂地言道:“便請示演示,讓餘亦是聽聽。”
猙頷首道:“甚好,餘將教汝,二者共同演奏矣。”
遂,畢方向猙學習,與猙共同演奏起來,畢方搖動雙翅舞奏起節拍,發出悅耳之聲,而猙撥動五條尾巴,發出悠揚之音,二者相得益彰,音樂旋律日益精進,愈發美妙,使得所有憂煩,皆消逝於這美妙之音中。
時值,畢方對猙言道:“餘自來此章莪山,孤身一個,且由於火性,日久心性隨顯易怒。此火種似與餘有所聯結,若餘一怒,此業火便會噴發出焰相,今聞汝演奏之樂曲,心情大為舒暢。故而,餘若因一時情緒衝動,而犯下錯誤,還望汝發出現下空靈之聲,使餘得以冷靜。”
猙聆聽畢方之言,微微點頭:“無妨,餘將隨時準備,但為汝有所需,餘即發此空靈之聲提醒。”
畢方聽後,遂對猙言道:“實感激不盡,若非汝相伴,餘亦將獨自孤寂,甚至於行差踏錯。”
猙淡然一笑,道:“莫慮,餘亦需友誼,應是互相助益。”
畢方感悟猙之言,洞徹其之深厚友情,慶幸得以於章莪山結交此佳友。
自此以後,畢方與猙成為親密朋交,每日共遊、戲耍於章莪山。畢方向猙傾心樂律,而猙則傾心畢方火術之妙。二者互相學習、互相歡笑,其間情意日益深厚。
然介於章莪山不遠處,有一部落,由於周邊食物稀缺之故,該部落並不繁盛。除了與猙相伴,畢方亦喜歡人類部落,常飛至距離部落遠處大樹上,俯察凡人百姓之生活。
每逢春耕秋收之時,人等勤勞耕作於土地之上,畢方會遙望其中。於河中捕魚或林中打獵之際,畢方亦遠遠凝視。儘管畢方疏愛部落生活,但不敢靠近者,乃因其百姓不喜畢方,甚至懷敵之情。
畢方曾訪人境,卻為部落人等所不善待。乃因是遭逢收穫之季,畢方好奇心迸發,翱翔至耕地上,眾目睽睽,視其乃是贈火苗之鳥,無有驅逐,且摘稻粒以食之。
畢方欣然若狂,不覺間激情沸騰,羽體之間燃起熊熊火焰,竟令稻米焚化殆盡。百姓本歡喜之心立轉愁恨及失望。
彼時百姓將畢方逐去,且在眾心中留下火禍之敵象。幸其惟造孽淺微,未曾於炎帝知曉,否則畢方當再受懲罰。
自此百姓皆遠離畢方,視其為災燎肆虐元兇,絕不讓其有所涉之矣。
畢方悔恨不堪,欲解釋諒解,使百姓知曉此次事故乃無意為之。
然百姓志不從已,綿綿不聽其指,畢方不知所措,唯有訴於猙,因其無他友可賴。
自是畢方只有百姓需火時,賜予火苗。他時只能遠觀百姓之生活,決不敢靠近其中。
章莪山上此火種,歲月久遠,似有孤單之感,期間或噴發熾熱火焰。火焰溫度極高,連猙亦不能承受,故每逢噴發之時,畢方將猙揹負,飛昇高空,待火勢平息後,再降歸章莪山。幸猙身形如犬大小,方可勉力助持。
某年火種噴發之際,畢方欲揹負猙避難高處,忽聞百姓部落傳來喧譁聲。畢方飛行之際,忙問猙道:“何事發生?餘等前去一探究竟。”
是時,耳邊傳來嬰孩啼哭之音。原來二孩童俠心突發,潛至章莪山山巔,欲探尋其神秘,而業火火種已動搖欲發。畢方心生不安,知業火火種將再噴發,傷及二孩童。
猙見其著急樣貌,提議道:“畢方,汝可將餘放下,先帶這兩童子飛離此處。餘將以尾扇烈焰,抵擋一時火勢。”
畢方稍稍遲疑,深知火種噴發之險惡,然亦不捨二孩童受傷,終選擇猙之建議。
當二童登其背時,畢方感覺極度不適,須臾間,身上羽毛冒出焰光。
二孩童受驚大哭,畢方更加焦急,火勢溫度節節攀升,猙亦深感驚慌。
猙立即奔向畢方,擺動尾巴,奏起和美曲聲,畢方心境逐漸安定,身上火焰亦隨之熄滅。
畢方言道:“猙,感謝汝!若非汝所相助,餘可能面臨無法挽回之過失!”
二孩童歸己部落,俄而覓得長者及群眾,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