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公與私的權衡(第1/3 頁)
貞觀七年十一月,長安的冬日猶如一位冷酷的君主,帶著幾分凜冽的寒意降臨世間。街道上的行人全都行色匆匆,用厚厚的麻布衣服緊緊裹住身體,試圖抵禦這刺骨的寒冷。
皇宮的宮殿在寒風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冰山,卻依然威嚴聳立。宮牆內的松柏依舊翠綠挺拔,像是一群堅守崗位、不畏嚴寒的衛士,彷彿在低聲訴說著宮廷的故事,為這寒冷的宮廷增添了幾分頑強的生機。
朝堂之上,氣氛略顯凝重,李世民微微清了清嗓子,他緩緩開口道:“前些天,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任命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司空。”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嗡嗡作響,那是大臣們的議論之聲。長孫無忌更是神色一震,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安,急忙出列,“噗通”一聲跪地,神色懇切地說道:“陛下,臣忝列外戚,此等重任,臣萬萬不能接受。臣深知陛下對臣的信任,但臣更擔心天下人會說陛下徇私情,這於陛下聖名有損啊。陛下之聖明,乃大唐之根基,臣不能因一己之私而讓陛下揹負此等罵名。”他一臉誠懇,額頭緊緊貼在地上,身體微微顫抖,可見其心中的惶恐。
李世民微微皺眉,神色嚴肅地說道:“無忌,朕意已決。朕選你為司空,並非因你是朕的外戚這層關係。朕向來用人唯賢,是根據官職所需來選擇合適的人才,這一點你應當明白。”他的語氣堅定而不容置疑,目光緊緊盯著長孫無忌,眼中透著對他的信任與期望。
長孫無忌仍磕頭推辭,語氣急切地說道:“陛下,即便陛下如此說,臣心中依然不安。外戚掌權,在歷史上多有禍亂,臣不願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想讓陛下陷入輿論的漩渦。還望陛下收回成命,臣實在不敢擔此重任。”他的額頭因不斷磕頭而微微發紅,臉上滿是惶恐與不安,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不利局面。
李世民見狀,站起身來,龍袍隨風飄動,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下臺階,來到長孫無忌面前,伸手扶起他,目光溫和而堅定地說道:“你我相識多年,你還不知朕的為人嗎?朕若真是循私情之人,大唐怎會有今日之繁榮昌盛?朕用人,向來只看才能,從不因親疏而有所偏頗。”
長孫無忌抬起頭,眼中滿是感動,嘴唇微微顫抖,說道:“陛下,臣自然知曉陛下的聖明與公正。但天下悠悠眾口,人言可畏。一旦有了流言蜚語,便如洪水猛獸,難以阻擋,臣實在是擔心會影響陛下的聲譽和大唐的穩定。”
李世民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力度適中卻飽含力量,轉身面向群臣,目光如炬,大聲說道:“朕今日便在此把話說明白。朕用人,只看才能。若沒有才能,即使是親屬,朕也不會任用。就如襄邑王李神符,雖是朕的親屬,但因其能力不足,無法勝任重要職位,朕並未因親而給予特殊關照。而若有才能,即使過去有仇怨,朕也不會棄之不用,魏徵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魏徵曾是朕的對手,多次直言進諫,與朕有過爭執,但朕看中他的治國之才,依然重用他。今日推舉長孫無忌為司空,是因為他有卓越的才能,能為大唐的發展出謀劃策,絕不是徇私情。”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如同敲響的警鐘,讓群臣為之動容。
群臣聽了,紛紛點頭,有人輕聲說道:“陛下聖明,所言極是。”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站了出來,他微微弓著背,卻依然透著一股威嚴,拱手說道:“陛下聖明。長孫大人之才,我等有目共睹,他的能力確實足以勝任司空之職。只是這世俗偏見,由來已久,深入人心,確實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啊。這就像那頑固的病根,想要徹底祛除,並非易事。”
李世民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著自信與從容,說道:“朕之大唐,當以賢能為重,豈會被世俗偏見所左右?朕相信,只要長孫無忌能在司空之位上有所作為,那些流言蜚語自然會不攻自破。無忌,你不要再推辭了。”
長孫無忌心中十分糾結,他眉頭緊鎖,心中思緒萬千。他心想:陛下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辭,倒顯得矯情,也辜負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可我這外戚的身份,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實在讓我如履薄冰。萬一因我而讓陛下被人詬病,損害了陛下的聖名,我可就萬死莫贖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似乎看穿了長孫無忌的心思,眼神中透著理解與鼓勵,說道:“無忌,你無需擔憂。朕既然敢任命你,就有十足的把握應對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你只需安心為大唐效力,用你的才能和行動證明朕的決定是正確的,讓那些質疑的人無話可說。”
長孫無忌終於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