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相繼去世(第2/2 頁)
民對身邊的大臣說道:“疊羅支如此孝順,實在難得。我們不能因為他是突厥人就另眼相看,應當厚待他。”於是,李世民下令厚賜金帛給疊羅支,並讓他襲職終身,以表彰他的孝心。
而蘇尼失在得知頡利可汗的死訊後,更是悲不自勝。他與頡利可汗情誼深厚,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無法承受。他整日以淚洗面,不吃不喝,最終也追隨頡利可汗而去。
突利可汗在順州居住了數年,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一次,他奉召入朝,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路途。然而,命運弄人,在幷州道中,突利可汗突然暴死。這個訊息傳來,讓許多人都為之惋惜。
李世民聽聞後,心中也是一陣悲痛。他對中書侍郎岑文字說道:“突利可汗一生也為我大唐與突厥的和平作出了貢獻,如今他客死他鄉,我們不能讓他就這樣離去。你撰文為記,刻勒在他的墓碑上,讓後人也能知曉他的功績。”
岑文字領命而去,他用心撰寫碑文,將突利可汗的生平事蹟和對和平的貢獻都詳細地記錄下來。
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朝堂上也有了一些議論。
一位大臣對另一位大臣說:“陛下對這些突厥首領真可謂是仁至義盡了,不僅按照他們的習俗處理後事,還厚待他們的家人。”
另一位大臣點頭道:“是啊,陛下此舉,彰顯了我大唐的胸懷。如今東突厥之事,也算是有了一個了結,希望從此邊境能更加安寧。”
在民間,百姓們也聽聞了這些故事。在一個熱鬧的集市上,幾個百姓圍坐在一起,談論著宮中的訊息。
一個老者感慨地說:“陛下真是賢明啊,對待那些突厥人都如此寬厚,這天下能不太平嗎?”
對面的中年人說道:“我聽說,突利是因為怕受到與頡利可汗那樣的羞辱,才自殺的,不知道是真是假。”
老者回道:“管它是什麼原因,即便突利自殺也賴不到陛下頭上。況且,陛下在他們死後,厚待其家屬,也是有目共睹的。”
周圍人也紛紛點頭贊同老人之言。
一個年輕人好奇地問:“爺爺,那頡利可汗不是我們的敵人嗎?為什麼陛下還要對他那麼好呢?”
老者笑著摸了摸年輕人的頭,說道:“孩子,陛下心懷天下,他希望各族都能和睦相處。而且,頡利可汗既然已經歸降,陛下自然不會虧待他。這就是陛下的英明之處啊。”
在突厥部落中,也有不少人對李世民的做法感到敬佩。一位突厥戰士對同伴說:“大唐皇帝真是一位仁義之君,他對待我們突厥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子民一樣。我們以後也要與大唐友好相處。”
同伴點頭道:“是啊,我們再也不想打仗了。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都能在和平中生活。”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李世民這位賢明君主的精心治理之下,大唐王朝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之景,各民族團結一心,民族融合的趨勢更是如春風拂柳般日漸顯著。
在那遼闊的邊疆之地,貿易往來變得愈發頻繁起來。突厥的駿馬如同疾風一般馳騁於草原之上,其矯健的身姿令人讚歎不已;突厥盛產的皮毛柔軟光滑,保暖效能極佳,深受人們喜愛。這些特產紛紛湧入了大唐的市場,成為了眾人追捧的物件。與此同時,大唐的絲綢則以其細膩的質地、絢麗多彩的圖案征服了無數人的目光,彷彿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茶葉散發著淡雅的清香,入口回甘,讓人回味無窮。於是,這些來自大唐的珍貴商品便源源不斷地被運往突厥,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熱鬧非凡的邊境集市上,不同民族的人們摩肩接踵,來來往往。有的身著華麗的唐裝,有的則穿著具有濃郁突厥特色的服飾。儘管大家說著不同的語言,遵循著各異的風俗習慣,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熱情友好的笑容。
在長安的宮廷中,李世民時常關注著邊境的情況和民族融合的程序。他對大臣們說:“我們要繼續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讓大唐成為一個真正包容永珍的國度。”
大臣們紛紛響應:“陛下聖明,我等定當盡力輔佐陛下,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而頡利可汗、突利可汗等人的故事,也在民間和宮廷中不斷流傳,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