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巴州平亂(第2/3 頁)
許這樣便可安撫其族人,使其真心歸降我大唐,化干戈為玉帛。”
李泰點頭贊同道:“大哥所言甚是,此乃長治久安之策。兒臣覺得還可派人深入山獠部落,如同探險家深入神秘的叢林一般,仔細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性與需求,從根本上解決矛盾,以免日後再生叛亂。這就好比治水,不能僅僅只想著堵住洪水,更要懂得疏通河道,讓水流順暢,方能永絕水患。”
李治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著,待兩位兄長說完,他也鼓起勇氣說道:“父皇,兒臣也想為平叛之事出份力,可兒臣年幼無知,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但兒臣真心希望能幫上忙,不想只做一個旁觀者。”
李世民看著李治那可愛又認真的模樣,笑著說道:“稚奴,你如今的首要任務便是好好學習治國之道,如同海綿吸水一般,不斷充實自己。待你學有所成,日後自會有用武之地,定能為大唐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承乾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主動請纓道:“父皇,兒臣願前往巴、洋等州,親自督查戰後事宜,確保地方安穩,百姓能夠儘快恢復生產生活,重拾往日的安寧與幸福。”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欣慰與期許,說道:“你有此心甚好,但此去山高路遠,且局勢複雜多變,定要小心謹慎,多聽當地官員與百姓的意見,切不可獨斷專行。”
李承乾領命而去,踏上了前往巴州的漫漫路途。一路上,他看到沿途因戰亂而略顯破敗的村莊,房屋倒塌,田園荒蕪,百姓們滿臉愁苦。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這裡恢復往日的繁榮昌盛,讓笑容重新綻放在百姓們的臉上。
他對隨行的官員嚴肅地說:“我們此次前來,不是走過場,而是要實實在在地給百姓帶來希望,如同黑暗中的明燈。要想盡辦法解決他們的困苦,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大唐的關懷與溫暖,就像冬日裡的暖陽照耀在身上。”
李泰則在長安繼續緊鑼密鼓地收集關於山獠的資料,他對幕僚們下達命令道:“你們務必把山獠的歷史淵源、文化傳統、民俗風情都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得有絲毫遺漏。我要從中找出他們叛亂的根源所在,如同偵探尋找案件的真相,為父皇提供更完善、更有效的治理之策,讓大唐的邊疆永享太平。”
在李承乾到達巴州後,他不顧旅途勞頓,立刻深入百姓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
一位老者淚流滿面地哭訴道:“太子殿下,這山獠時常搶奪我們的糧食,還無端地騷擾我們的生活,搞得我們雞犬不寧。可我們也不想與他們為敵啊,我們只想過太平日子。”
李承乾輕輕拍著老者的肩膀,安慰道:“老人家莫哭,本太子定會為大家主持公道,妥善處理此事,讓大家都能過上安穩日子,不再擔驚受怕。”
他又馬不停蹄地召集當地官員商議對策:“諸位,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武力來解決問題,要多管齊下。比如,可以組織互市,讓雙方互通有無,增進彼此的瞭解與信任,就像兩座孤島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如此一來,既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又能化解矛盾,促進和平共處。”
官員們紛紛點頭稱是,對太子的遠見卓識欽佩不已。
而李泰在長安經過一番深入調查研究,也有了重大發現,他急忙進宮對李世民說:“父皇,兒臣經過仔細探查,發現這山獠叛亂,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土地被一些不法商人肆意侵佔,導致他們生活困苦不堪,走投無路才被迫反抗。這就好比是把人逼到了牆角,不得不奮起反擊。”
李世民聽後,頓時皺起眉頭,臉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來臨:“竟有此事?朕定要嚴懲那些不法之徒,絕不姑息遷就,還山獠一個公道,也給大唐百姓一個交代。”
李承乾在巴州也積極展開行動,他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山獠部落的首領。他誠懇地看著首領,說道:“首領,本太子知道你們叛亂也是有苦衷的,大唐也並非想要與你們為敵。只要你們放下武器,遵守大唐律法,大唐會全力保障你們的權益,助你們改善生活,讓你們的族人過上好日子。我們可以一起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如同兄弟一般和睦相處。”
山獠首領看著李承乾,眼中閃過一絲猶豫,沉默片刻後說道:“太子殿下,若大唐真能如此信守承諾,我們願意歸降。我們也厭倦了戰爭,渴望和平與安寧。”
李承乾大喜過望,興奮地說道:“好,那我們今日便在此立下約定,從此和平共處,永不相犯。大唐定會與你們榮辱與共,共同發展。”
隨著李承乾在巴州的不懈努力,以及李泰在長安提供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