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君臣同心(第2/3 頁)
?"
一場細雨過後,太后寢宮。
周皇后正在為朱聿鍵的皇后講解女主中饋之道。
"治家如治國,"周皇后語重心長,"要讓兩宮上下和睦,才能讓朝廷安定。"
年輕的皇后認真聆聽:"兒媳受教。難怪李先生說,後宮之治也是國政根基。"
這天,朱聿鍵突然發起高燒。
"快請太醫!"宮人們慌作一團。
訊息傳到崇禎帝耳中,老帝王立即放下手中奏章,親自前往探視。
"叔父不必擔心,"朱聿鍵強撐著說,"只是小恙。"
"你現在是一國之君,"崇禎帝語帶哽咽,"身體是根本啊。"
李修然見狀,意味深長地說:"陛下對聿鍵的關心,哪裡像君臣,分明是父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崇禎帝愣了一下,眼中泛起淚光:"是啊這些年,朕早已把他當親生兒子。"
朱聿鍵也動容了:"叔父對我恩重如山,兒臣沒齒難忘。"
病癒後,朱聿鍵提出一個建議:
"何不將兩宮之好寫入制度,讓後世也能延續這份情誼?"
李修然欣然贊同:"可以設立'兩宮家禮',將君臣之禮與父子之情結合起來。"
崇禎帝補充:"還要強調教育傳承,讓這種精神代代相傳。"
京城裡漸漸流傳著兩宮和睦的故事。
"聽說太上皇對陛下,簡直視如己出。"
"可不是,陛下也對太上皇極盡孝道。"
"這才是真正的君臣之道啊!"
茶館裡,百姓們津津樂道。
這年冬天,朱聿鍵在御製文中寫道:
"蒙叔父提攜,如沐春風。君臣之義,早已昇華為父子之情。此情此義,願世代相傳。"
崇禎帝也在私札中感慨:
"看著聿鍵日漸成長,朕心甚慰。與其爭權奪利,不如傾心相授。這大概就是天意要給朕的啟示。"
李修然主持編撰的《兩宮典制》中這樣寫道:
"君臣一體,情同父子。此乃國之根本,祚之所繫。後世子孫,當世世遵循。"
這部典制後來成為南明朝廷的根本法典之一,對維繫朝廷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年後,當史官們回顧這段歷史,都不約而同地提到:
南明能夠中興,關鍵在於化解了君臣之間的嫌隙,將政治博弈轉化為真摯情感。
正如李修然在晚年所說:
"歷史上多少朝代毀於內爭。南明的兩位帝王能夠超越權力的誘惑,以情御政,這才是真正的帝王智慧。"
深夜,一位斥候快馬飛奔入宮。
"報!清軍主力突襲淮河防線,先鋒已至六合!"
朱聿鍵立即下令:"召集兩宮緊急會議!"
崇禎帝聞訊也顧不得更衣,連夜趕往議事廳。這是南明建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議事廳內,氣氛凝重。
"敵軍至少十五萬,我軍主力才八萬"兵部尚書聲音發顫。
"後路暫時被切斷,援軍一時難到"參謀官補充道。
眼看眾人驚慌失措,崇禎帝突然拍案而起:"諸位莫慌,老夫在位時經歷過更險的局面!"
朱聿鍵看著這位經歷過亡國之痛的長者,心中一陣感動。
"叔父請指教。"他恭敬地說。
崇禎帝走到沙盤前:"敵軍來得太急,必有破綻。我們要"
李修然看著兩位帝王在沙盤前密切商議的背影,想起了那個深夜的談話。此刻,他們是真正的君臣同心了。
天亮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爐:
- 以水師切斷敵軍糧道
- 調動民夫假裝援軍
- 設伏反擊敵軍先鋒
- 主力繞後包抄
"這是險棋,"李修然提醒,"若有差池"
"那就請叔父親臨前線指揮!"朱聿鍵毫不猶豫地說。
崇禎帝眼中閃過異彩:"好!朕與你共進退!"
六合城外,戰事進入最緊要關頭。
崇禎帝和朱聿鍵並肩立於城樓,觀察戰局。
突然,一支敵軍奇兵突襲城門。眼看守軍不支,崇禎帝拔出佩劍:"朕來擋住他們,你快走!"
"叔父!"朱聿鍵一把抓住他,"我們要同生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