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線索匯聚(第2/4 頁)
明州港,海事研究所。
一間特製的恆溫展廳內,數十件從神秘島嶼帶回的文物正靜靜陳列在玻璃櫃中。
"這些器物,"威廉·配第指著一組青瓷,"工藝明顯超越了它們所處的時代。"
李修然召集了各國專家:
- 波斯陶器大師阿里
- 日本古物研究者山本
- 西班牙考古學家費爾南德斯
- 中原文物專家張明遠
"你們看這個,"阿里捧起一件釉彩瓷器,"這種釉色配方,在波斯典籍中有記載,但據說失傳了近千年"
"等等!"山本突然插話,"這個紋樣,我在倭國古墓中見過!"
張明遠仔細研究著瓷器:"這燒製溫度至少在1300度以上,按理說當時還沒有這種技術"
費爾南德斯補充:"除非,他們掌握了某種特殊的窯爐結構。"
正說著,威廉從箱底取出一卷殘破的圖紙。
,!
"這是"李修然仔細展開,"古代窯爐的設計圖!"
圖紙上詳細記載著:
- 風道佈局
- 溫度控制
- 材料配比
- 燒製工序
"有意思,"阿里指著圖紙角落,"這些符號和我們在石壁上發現的很像。"
李修然立刻意識到:"難道這些工藝,和航海有關?"
眾人開始深入研究:每件文物彷彿都隱藏著密碼,串聯起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瓷器上的紋樣暗含航線,青銅器的形狀指示方位,玉器的花紋記錄天象
你看這個印記,"張明遠指著一件銅鏡,"這是鄭和下西洋時期的官窯標記!"
"不對,"威廉仔細端詳,"年代要更早,至少早一百年"
透過對比研究,他們發現:
這些器物展現了驚人的技術傳承鏈:
- 波斯的釉彩工藝
- 中原的瓷器技術
- 阿拉伯的金屬冶煉
- 日本的鍛造手法
"這說明什麼?"李修然沉思,"在正史記載之前,可能已經存在一個龐大的海上貿易網路"
接下來的日子裡,專家們開始全面研究:
- 材料分析
- 年代測定
- 工藝復原
- 文化對比
他們按圖紙復原了古代窯爐:
"溫度正在上升"
"風道調節"
"釉彩融化"
三天後,一件完美的仿製品誕生了。
"這證明了什麼?"威廉激動地說,"古人不僅有先進的航海技術,還掌握著驚人的工藝水平!"
但更多的問題出現了:
- 這些技術為何消失?
- 貿易網路如何運作?
- 文明交流的規模?
- 歷史真相是什麼?
李修然決定擴大研究範圍:
- 尋訪古代窯址
- 調查貿易路線
- 研究文化交融
- 重現古代工藝
"這些發現,"他對眾人說,"不僅改變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更為現代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正當研究進行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所有人震驚:
文物中隱藏著一份
完整的"天工秘錄"!
這些文物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古代文明的輝煌,也為現代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鑑。
黎明時分,福龍號船長室。
李修然正在研究一張從天工秘錄中找到的古代地圖。
"這些標記,"他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
"應該是一系列古代港口的位置。"
卡洛琳娜湊近觀察:"這個圖案,像是某種防禦工事。"
船艙內,各國專家圍坐一圈:
"根據文物分析,"張明遠說,
"這些港口形成於七世紀左右。"
"有意思,"威廉翻著筆記,
"正好是各國海上貿易最活躍的時期。"
"先從這裡開始,"
李修然指著地圖上最近的一個點,
"泉州古港。"
艾莎補充道:"波斯典籍中稱它為'龍門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