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尋找西洋人(第1/2 頁)
宋應星沉思片刻後,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大人,下官以為戰船的改進,材料與建造工藝是根基所在。” 他指著戰船的船身,說道:“就如大人所言,要擴大戰船規制,那船身的材料強度必須跟上。我們可以考慮在木材的選擇上更加嚴格,尋找質地堅硬、韌性極佳的木材品種。像鐵力木,其質地堅重,是打造大型船身的良材。並且,對於木材的處理工藝也應改進。除了防腐處理,還可以研究一種能讓木材更加緊密、抗壓性更強的方法。例如,採用特殊的浸泡液,使其纖維更加堅韌,這樣在增大戰船尺寸後,船身依然能夠承受海上風浪的衝擊和自身的重量。” “在船帆方面,我們可以不僅僅侷限於現有的帆型和材質。可以嘗試用多層織物混合編織的方式製作船帆。內層使用緊密的棉質織物,增強韌性,外層則採用輕便的麻質材料,以更好地利用風力。並且,對船帆的形狀進行最佳化,仿照飛鳥翅膀的弧度,設計出一種能夠更高效地捕捉和利用風力的帆型。同時,研究一種可調節帆面張力的裝置,根據不同的風向和風力,迅速調整帆的狀態,從而提升航速。” “從整體建造工藝來講,大型戰船的拼接工藝需要革新。傳統的榫卯結構在大型船隻建造中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可以結合金屬連線件,如鐵製的螺栓和螺母,來加固船身結構。在關鍵的連線部位,使用金屬加固不僅可以增強船體的整體性,還能有效防止海水侵蝕導致的結構鬆動。而且,在建造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模具和標準化的部件,這樣在批次建造大型戰船時,能夠保證質量的穩定和建造速度的提升。” “另外,船艙內部的佈局也至關重要。隨著戰船規制的擴大,船艙的空間利用需要更加合理。可以設計專門的隔艙,用於存放不同型別的物資,像火藥庫、糧食艙、武器庫等要嚴格分開,並且採用防火、防潮的材料進行隔離。同時,在士兵的居住艙室,要考慮通風和舒適性,這樣在長時間的海上航行中,能夠保證士兵的體力和士氣不受影響。對於戰船的舵機系統,我們可以研究一種更靈敏的設計,透過精確的傳動裝置,讓舵手能夠更精準地操控戰船的方向,這對於提高戰船的機動性和在海戰中的靈活性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李巖神色凝重地看著李雲,緩緩說道:“大人,當下我們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雖說我們已經明確了戰船改進的方向,要擴大規制、提升航速和加強火力配置,可這一切都離不開專業的工程師和精通技藝的工匠。然而,現實是我們缺少能夠建造大船的工程師,而時間緊迫,形勢刻不容緩。” 他微微皺起眉頭,繼續闡述道:“這些大船的建造並非易事,從設計圖紙到實際施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人才把關。比如船身結構的力學計算、新型帆裝的設計與安裝、火炮佈局的合理性考量,無一不是複雜的工程難題,非專業人士難以勝任。” “我們必須儘快著手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大明各地張貼榜文,廣納賢才,尤其是那些有過大型船隻建造經驗或者在相關領域有獨特見解的工匠和工程師。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和榮譽,吸引他們投身到戰船改進的事業中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現有的工匠隊伍中挑選出有潛力的人員,組織起來進行集中培訓。邀請一些老工匠和學者,傳授他們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知識,讓他們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與海外的交流與合作。聽聞西方在造船技術上也有獨到之處,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合法的貿易往來或者外交途徑,引進一些西方的造船技術和人才,或者至少獲取一些相關的技術資料和書籍,供我們學習和借鑑。只有當我們擁有了足夠數量且精通業務的工程師和工匠,我們才能加快戰船改進和建造的速度,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我大明海軍的實力,應對日益嚴峻的海上威脅。” 李雲聽後,微微點頭,眼中透露出一絲堅定:“李先生所言甚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務必儘快解決人才問題,讓戰船改進計劃順利推進。”
一位年輕的學子聽聞眾人在為造船人才和技術發愁,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站了出來,拱手說道:“大人,諸位先生,學生倒是知曉一些情況,或許能對咱們有所幫助。學生有一位相熟的傳教士朋友,此前曾與他閒聊時,聽他提及過,他在海外的一些外國友人所在之地,造船業頗為發達。” 眾人聽聞此言,頓時來了精神,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這位學子。學子見狀,心中稍定,繼續說道:“據那傳教士所言,那些西洋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還有荷蘭等,他們的造船技術有著諸多獨特之處。像在船身的設計上,採用了更為科學的結構,使得船隻既能承載大量貨物或兵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