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讓日本交贖金(第2/2 頁)
籠罩。
此時,坐在首位的幕府將軍臉色鐵青,他緊咬著牙關,額頭上青筋暴起,雙手緊緊地抓住扶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他心中清楚,這一百萬兩對如今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但如果不贖回這些俘虜,又會讓日本在國際上顏面掃地,而且還可能引發國內民眾的不滿與恐慌。
在一片混亂的議論聲中,一位較為冷靜的謀士站了出來,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諸位,且先靜一靜,聽我一言。
此事我們需冷靜分析利弊,切不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
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這位謀士,漸漸安靜下來,等待著他的下文。
謀士微微頓了頓,繼續說道:“從弊端來看,這一百萬兩白銀的贖金,對我國財政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今國內經濟本就因之前的戰爭遭受重創,百姓生活困苦,稅收也大不如前。
若要湊齊這筆贖金,勢必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引發更多的民怨,甚至可能導致國內局勢的動盪不安。
而且,這也可能被視為我們對大明的示弱,讓其他國家小覷我們的實力。”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臉上的愁容更甚。
謀士話鋒一轉,又說道:“然而,若從另一個方面看,贖回這些俘虜也並非毫無益處。
這些俘虜大多是身強力壯的武士和水手,如果能將他們安全帶回國,經過重新整頓和訓練,他們將成為我們重建海軍、增強軍事力量的重要資源。
再者,若不贖回他們,任由大明將其賣給西洋人,這不僅會讓我們失去這些人力,還可能讓西洋人藉此機會增強實力,對我們形成更大的威脅。
而且,從國家的顏面和士氣上來說,贖回俘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民心,重振國民對國家的信心。”
眾人聽了謀士的分析,陷入了沉思。
有人開始小聲地討論起來,權衡著其中的利弊得失。
幕府將軍微微皺眉,思考片刻後說道:“謀士所言不無道理。
但這贖金數額實在巨大,我們需想辦法與大明進行談判,看能否降低贖金。
同時,也要儘快評估國內的財政狀況,看能籌集到多少資金。”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日本方面一邊派出了能言善辯且熟悉大明情況的使者,攜帶厚禮前往大明,試圖與威遠公李雲進行贖金的談判,期望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對方降低贖金數額。
另一邊,他們緊鑼密鼓地在國內盤點財政,向各地的大名、富商們傳達了此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共同籌集資金。
然而,經過多番盤點和籌措,各地的響應卻並不樂觀。
大名們雖有心助力,但連年的戰事也讓他們囊中羞澀,能拿出的資金十分有限。
富商們則多有顧慮,擔心投入大筆錢財後難以收回成本,響應者寥寥無幾。
最終算下來,即便傾盡全力,也只能湊出六十萬兩白銀左右,距離一百萬兩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
面對這樣的結果,幕府內部再次展開了激烈的商討。
有人主張繼續和大明僵持,試圖以強硬的態度讓對方讓步;
也有人覺得實在湊不齊就放棄贖回,畢竟國內的困境已經不容再加重負擔了。
但經過深思熟慮,幕府將軍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
他面色凝重地站起身來,環視著一眾官員,語氣堅定地的說道:“我等身為日本的守護者,不能眼睜睜看著本國子民淪為他人的奴隸,更不能讓國家的顏面盡失。
即便艱難,我們也要盡力一試。
就用這六十萬兩白銀去和大明談判,向他們表明我們的誠意,曉之以理,動之以理,爭取讓他們同意以這個數額贖回俘虜。
若實在不行,那便再想其他辦法,哪怕是分批交付贖金,也要將我們的人帶回來。”
:()穿越明末,要怎麼逆天改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