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愛情受阻(第2/2 頁)
圖勸慰梁山伯,希望他能放下這段感情,迴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來。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兒啊,世間女子千千萬,何必執著於祝家小姐。你才華出眾,前途無量,定能覓得佳偶。”然而,梁山伯對這些勸慰充耳不聞,他的心中唯有祝英臺一人,根本無法割捨對她的深情。在這無盡的思念與憂鬱的折磨下,他的身體逐漸消瘦,原本健康紅潤的面容變得蒼白憔悴,仿若一片凋零的枯葉,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在祝家,祝英臺被軟禁在那裝飾華麗卻如牢籠般的閨房之中,她整日以淚洗面,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般不停地滾落。她的心中滿是對梁山伯的思念與擔憂,時刻牽掛著他的安危與近況。她試圖尋找機會逃離這禁錮自由的囚室,但房間被看守得嚴嚴實實,家丁們日夜輪流值守,仿若銅牆鐵壁般難以突破。她常常無助地望著窗外的天空,那片曾經與梁山伯一同仰望過的天空,如今卻變得如此遙遠而陌生。她在心中默默祈禱著能有奇蹟發生,能讓她衝破這重重束縛,與梁山伯再次相見,哪怕只是短暫的一瞬。她無數次地回憶著與梁山伯在書院的美好時光,那些在課堂上的激烈討論、在庭院中的漫步談心、在池塘邊的嬉戲玩耍,如今都成了最痛苦的折磨,每一個回憶都如同一把銳利的劍,深深地刺痛著她的心。她怨恨家族那嚴苛而封建的禮教,怨恨命運無情的捉弄,可在這強大的家族權威和社會傳統面前,她卻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只能在這無盡的痛苦中獨自掙扎。
馬家得知祝英臺的事情後,更是加快了籌備婚事的程序,仿若一場盛大而急促的戰役。他們送來了堆積如山、價值連城的豐厚聘禮,金銀珠寶、綾羅綢緞,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在祝家大張旗鼓地籌備著婚禮,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然而這熱鬧非凡的背後,卻是祝英臺無比的絕望和孤獨。她對這一切視若無睹,心中唯有對梁山伯的深情與對自由愛情的渴望。她深知,自己絕不能屈服於這樣的安排,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為自己的愛情抗爭到底。
祝英臺的貼身丫鬟,雖心疼自家小姐,卻也不敢違抗家族那威嚴的命令。只能在一旁偷偷抹淚,眼睜睜地看著小姐在痛苦中掙扎。偶爾,她會冒著風險給祝英臺傳遞一些外面的訊息,儘管這些訊息寥寥無幾,卻成為了祝英臺在黑暗中的一絲曙光。有一次,丫鬟悄悄告訴祝英臺,梁山伯在門外苦苦哀求,卻被家丁粗暴地趕走。祝英臺聽後,心痛如絞,仿若心被撕裂成無數碎片。她知道,梁山伯一定也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而她卻無法陪伴在他身邊,給予他安慰與支援。這種無力感,讓她更加堅定了反抗的決心。
而在社會輿論方面,此事亦如燎原之火,迅速傳得沸沸揚揚。一些思想保守、頑固不化的文人墨客,聽聞此事後,紛紛站出來指責祝英臺的行為違背禮教,認為她是女子中的敗類,是對傳統道德的公然挑釁。他們在茶樓酒肆、大街小巷中,高談闊論,對祝英臺進行口誅筆伐,試圖以輿論的壓力讓她屈服。然而,也有一些年輕的學子和思想開明之士,對祝英臺和梁山伯的愛情表示同情和理解。他們認為真愛不應被門第和禮教所束縛,愛情是人類最純粹、最美好的情感,應當得到尊重與包容。他們在私下裡為這對有情人嘆息,希望他們能夠衝破困境,終成眷屬。然而,在當時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社會環境下,這些微弱的聲音仿若點點星光,在浩瀚的黑暗中閃爍不定,根本無法改變什麼,無法阻擋家族和社會對他們愛情的圍剿。
祝英臺的家族為了徹底斷絕她與梁山伯的聯絡,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不僅限制了她的行動自由,還嚴格限制了她的書信往來。她寫好的飽含深情的信件,都被家丁無情地沒收,仿若被黑暗吞噬的希望之光。梁山伯寄來的信件,同樣也無法送到她的手中,被家族攔截在了半途。這讓他們之間本就艱難的感情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仿若被黑暗的深淵所吞噬,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只能在無盡的思念與痛苦中獨自徘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