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第1/2 頁)
馮唐在《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中如此寫道:
每個厲害的人都得擁有一個堅如磐石的核心,如此方能在這世間屹立不倒。
這個核心,便是鈍感力。
對外界的瑣事切勿過於敏感,內心需如定海神針般沉穩。莫讓那些紛繁複雜的事情擾亂自己的心境,身處逆境時也切勿一蹶不振,更不能被那些不入流的人所羈絆。
讓內心變得強大,如勇士般堅定地踏上屬於自己的征程。
【不亂想,一切皆是虛妄】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進行過一項實驗。
他召集數十人,讓他們將自己最為憂心忡忡的事情寫於紙團之上,再投入一個紙箱之中。
一週之後,當紙箱被開啟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其中 90%的事情都並未發生。
隨後,心理學家讓參與實驗的人將那已發生的 10%的煩惱如行雲流水般書寫出來,再次放入箱子裡。又過了一週,當他們逐一檢視那些曾經的煩惱時,最終驚訝地發現,絕大部分的煩惱早已如煙霧般消散得無影無蹤。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煩惱,並非事情本身所導致,而是我們如驚弓之鳥般對事情過度反應。領導一個眼神,便能讓你心中如小鹿亂撞;同事開個玩笑,就如巨石入水,攪得你徹夜難眠;朋友沒回微信,你便如熱鍋上的螞蟻,滿腦子都是猜疑。
一點點小事,都能如千斤重擔般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讓你在精神內耗的泥沼中苦苦掙扎,備受折磨。
周宣王問紀省子:“什麼樣的鬥雞最為厲害呢?”紀省子回答說:“若是聽到別的雞叫,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擾,卻能如泰山般穩如磐石,毫無反應。看著就如木雕泥塑般,呆若木雞,毫無表情,此乃鬥雞的至高境界。”
這便是呆若木雞的典故由來。
別想太多,那些讓你糾結不休的事情,或許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般模樣。腳踏實地地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為明智之舉。
【不沉淪,一切都是成長】
羅翔教授曾言:“珍視你的低谷期吧,在這個時候你會如撥雲見日般看清很多真相。那些能被時間拯救的人,都是如鳳凰涅盤般願意自我拯救的人。”
若是一個人對苦難如驚弓之鳥般敏感,一到低谷便如怨婦般哀嘆抱怨,受了挫折還如鯁在喉般耿耿於懷,那這個人啊,就只能如深陷泥沼般被痛苦的沼澤淹沒,再也難以自拔了。
柳宗元和劉禹錫一同參與了“永貞革新”,對政治進行了如暴風驟雨般的改革。隨後,他倆又一同被貶官,如浮萍般流落在天涯海角,前途如迷霧般黯淡無光。
處於低谷之時,劉禹錫卻如閒雲野鶴般滿不在乎,豪氣萬丈,高聲吟誦:“從古至今,一到秋天人們就覺得悲傷寂寥,可我覺得秋天恰似那璀璨明珠,比春天還要好呢。你看那晴朗天空中有隻鶴如火箭般直上雲霄,這一下子就把我的詩情也帶到九霄雲外去了。”
哪怕風景如殘花敗柳般寥落,境遇如崎嶇山路般坎坷,劉禹錫依然能如魚得水般自得其樂,談笑風生。
而柳宗元呢,卻一直如杜鵑啼血般悲悲切切,眼淚如決堤之水般從未停止,他寫了這樣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字裡行間,皆如泣血之杜鵑,滿是淒涼和孤獨。
最終,柳宗元如流星般早早隕落,而劉禹錫卻如蒼松般灑脫地活到了老。
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路坦途,低谷之時仿若置身黑暗深淵,苦難重重,但這恰是在積攢力量啊。哪怕僅是從裂縫中透出的一絲微光,也得如救命稻草般緊緊抓住,如此方能生出那種向死而生的勇氣。
倘若對苦難不那般敏感,痛苦亦不過如此。
【淡然處之,一切皆如過眼雲煙】
《封神榜》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有人對楊戩言道:“你繼母對你甚是兇悍,還時常刁難你,你著實可憐啊。”楊戩卻答:“我並未放在心上!她怒目而視時,我便佯裝未見。她惡語相向時,我權當她在引吭高歌呢。”
只要你自己泰然自若,那尷尬的便是他人;只要你內心無波,那對方就會自討沒趣;只要你雲淡風輕,一切皆如浮雲般飄然而過。
反之,若是你自尊心過強,又敏感脆弱,稍有風吹草動,你便會心煩意亂。
《紅樓夢》中,林黛玉正小憩,忽然聽到外面喧鬧異常。有人高聲叫嚷:
“你這沒出息的小丫頭片子,算哪根蔥哪顆蒜,整日在這院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