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兩兄弟鄉試(第1/2 頁)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次日傍晚天空總算放了晴,人們還驚喜地發現湛藍的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
七月二十七,京城裡的溫度徹底降下來了,甚至比以往的夏季還要涼爽一些。
百姓們奔走相告,擁抱在一起慶祝。
京城這次百年難得一遇的高溫災害是徹底過去了,不止是景元帝鬆了一口氣,文武百官也跟著長舒一口氣。
畢竟災害就意味著要出亂,還是在京城,他們這些京官每天都提心吊膽著。哪有歲月安穩時,每天上上朝,喝喝茶來的輕鬆。
又過了幾日,天氣沒有反彈的趨勢,雖然熱,但也是夏天的正常溫度。早晨和傍晚以及夜晚,都還是要蓋薄毯子的。
京城中的百姓恢復了正常生活,朝廷上也開始討論三年一次的鄉試。
往年鄉試舉辦都是在三年一次的八月初九,可是今年百年難得一遇的高溫酷暑剛剛過去。
如今一轉眼就到了七月底,離鄉試時間不到十天了。朝中有人提議,可以延遲鄉試的時間。
也有人反對,說是從前從未有過推遲鄉試這樣的事。
坐在上首的景元帝,透過冠冕,一雙銳利的眼睛掃過下面爭吵的群臣,又摩挲著手中的帝王綠扳指。
最後金尊玉口,一錘定音:“鄉試延長一個月,給這屆應試的學子一個緩衝機會,讓他們養養身體,再鞏固些學問。回頭科舉結果出來,朕希望能看到一些真才實學之人。”
“臣等替萬千學子,叩謝陛下大恩!”出聲的正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從二品大員。後面還有好幾個文臣跟著應和。
鄉試考出來的就是舉人,其中前面的佼佼者後面都是要入他們翰林院的。而且此次鄉試,翰林院掌院學士還是主考官,如果考生的成績太差,他這個主考官的臉上也無光。
而剛過去一個月的高溫酷暑,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別說讀書做學問了,就是不中暑就是身體素質好的了。
鄉試一旦開始,就要在考棚裡待上九天六夜,尋常光景都有學子扛不住暈倒被送出考場,別說這剛過去了一個月的酷暑天氣。很多讀書人都要好好調養一番身子,才能上考場。
所以景元帝這個恩旨一出,最高興的當然是和此次鄉試關係最大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最為高興了。
其他大臣,家中有今年下考場的子孫,對於這一恩旨自然也是萬分感念。
只有幾個御史或者是和翰林院掌院學士不對付的大臣,才會不高興。
但這件事到底也是景元帝體恤學子,他們也不好多說。
……
杜家宅子。
杜鴻羽和杜清安聽說鄉試延後了一個月,倒是也無可無不可。
他們這一個月,房中的冰盆都沒有斷過,自是沒有受到暑氣的干擾。而且過去三年,兄弟倆垂懸樑錐刺股,寒窗苦讀一日不曾間斷。
無論是早一個月還是晚一個月考試,對他們來說,影響都不大。他們都已有了足夠的把握。
只是京城中其他學子還是很是高興的,有些是身體實在太虛,高溫酷暑那些天,險些丟了半條命,可是要好好休養一番再上考場。
也有平日裡功課不紮實,一看又多了一個月的複習時間,連忙臨時抱佛腳。
無論是哪種。
白駒過隙,一個月緊張的備考時間就匆匆過去了。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景元十四年鄉試,正式開始。
天剛霧濛濛亮的時候,杜家的下人們就起來灑掃庭院了。
李月娘隨即起來,招呼著下人在門頭上掛上茱萸,又搬來了好幾盆菊花放在正廳裡。
隨即,家裡其他人也都陸陸續續起來。
早餐桌上,不僅有豐盛的早餐,還有重陽節必吃的重陽糕。
因為杜鴻羽和杜清安吃完早飯就要趕往貢院了,所以桌上壓根就沒有放菊花酒,而是替換成了菊花茶。
一家老小,都陪著兄弟倆,吃重陽糕喝菊花茶。
吃完早飯,門口馬車已經停好。
杜鴻羽和杜清安的考籃也早已備好,李月娘不放心又檢查了一遍,最後確認無誤之後,一家人才前前後後登上了三輛馬車,送杜鴻羽和杜清安趕往考場。
今日重陽節,休沐,杜星劍也不用去宮裡上值。
兩歲的耀哥兒今日早起,聽說全家要一起送二叔和四叔去考場,他雖不知道考場是什麼,但是不影響他激動啊。
全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