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財迷(第1/2 頁)
楚榆一路想著這件事,吃飯時都有些心不在焉,舒愛國以為是楚楚那邊出了事,一問才知道跟新聞有關。
舒愛國沒啥文化,農村人也不流行看報紙,他平日獲取資訊的來源就是村裡那個大喇叭,有什麼重要新聞村裡都會通知,還給他們讀報,今兒個一早,廣播站就播了這條新聞。
舒愛國當時就直樂呵,跟村裡人吹牛皮:
“什麼會下金蛋的鳥,那就是鵪鶉!我朋友就養鵪鶉,那玩意不值錢!”
楚榆聽的直髮愣,“二舅,您朋友真是養鵪鶉的?”
“這還有假?他們灌縣那邊有個村子,全村人都養鵪鶉,上次他還問我要不要養,我直接就給拒了,怎麼,你想養鵪鶉?”
楚榆倒不是想養鵪鶉,只是想賣鵪鶉蛋,可灌縣離這裡有一百多里路,每天去灌縣進貨回來倒賣,很不現實。
“二舅,你朋友那邊鵪鶉蛋怎麼賣?”
“怎麼賣我不知道,這人是我小學好友,結婚後搬遷去了他老婆的孃家,上次在縣城遇到,他跟我說他正在養鵪鶉,我需要鵪鶉苗可以找他。”
“鵪鶉蛋的成本高嗎?”楚榆問。
舒愛國沉吟道:“具體我不是很瞭解,上次他跟我說,鵪鶉比雞難養點,養在木架子上的,屋裡溫度不能太低,平時買的豬飼料餵養,平均下來,一顆蛋的成本是兩分錢。”
兩分錢?農貿市場賣蛋的老闆說,鵪鶉蛋以前賣5-6分錢,最近批發價都漲到7分錢了,養鵪鶉蛋的人不見得漲價,賺錢的是批發鵪鶉蛋去市場上兜售賺差價的中間人,如果她能批發到鵪鶉蛋,刨去損耗,一個蛋至少有兩分錢的利潤。
鵪鶉蛋體積小,一筐就能裝幾百個,一次運上千個蛋不是難事,這一來一回就有20塊錢的利潤。
如果她養鵪鶉,邊養邊賣,利潤是不是會更高?
當然,鵪鶉養殖規模如果不是很大,不是每天都能收到上千個蛋,攢幾天去市場上賣,不賣鵪鶉蛋時就賣夜明砂,不說大富大貴,但至少夠她在八十年代安身立命了。
舒愛國聽了楚榆的想法,沒有立刻跳出來反對,他和舒蕙都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楚榆這幾日的表現也非常穩當,一天能賺好幾塊錢,鵪鶉的新聞舉國皆知,熱度確實高,說不定賣鵪鶉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舒愛國不著痕跡地看向鄧芳萍,鄧芳萍其實是不願意楚榆冒險的。
夜明砂沒有任何成本,可以先賣著,等這錢不能賺了再想別的法子,她擔心楚榆有點冒進,還沒賺到錢就想做別的了。
可家裡已經窮成這樣了,楚榆這幾日的表現讓她隱隱窺測到了希望,或許這個家需要有個大膽的人跳出來打破僵局。
半晌,鄧芳萍才咬牙拿主意:“老舒。”
舒愛國等她指示。
“你明天就帶楚榆去鄭老九那兜一圈,能養就養,不能養咱就從他那邊進鵪鶉蛋賣,多少是條路子。”
有了鄧芳萍的指示,楚榆也就定心了。
楚湘和芸芸小江幾人也是能幹的,白天幫她鏟了十幾麻袋的夜明砂,一早就晾曬好了。
外頭有賣冰棒的吆喝聲,楚榆就給了他們一人一毛錢,三人拿著錢跑去買冰棒了。
“給,姐。”楚湘給楚榆帶了一根奶油冰棒。
芸芸和小江給舒愛國和鄧芳萍帶了。
夫妻倆也是很多年沒吃過冰棒了,嚐了一口心裡甜滋滋的,自從這外甥女來了之後,家裡日子肉眼可見好了起來,孩子又聽話懂事,真希望能一直這麼好。
八十年代的奶油冰棒奶味很濃,楚榆咬了一口,舒服地眯起眼。
小豆冰棒3分,奶油冰棒5分,因為沒有冰箱,都是用腳踏車拖著木箱子蓋棉被保冷的,晚上的冰棒比白天要便宜點,這價格也是相當划算了。
吃完冰棒,二舅媽拿了兩個饅頭去鄰居家借了腳踏車,這是用楚榆買的麵粉蒸的白麵饅頭,家裡都沒捨得放開吃,但也沒法子,腳踏車是人家拿得出手的資產,用人家腳踏車拖貨,哪能沒一點表示?
鄰里之間也要有來有往,才能處的長久。
正因為二舅媽做人講究,二舅家在村裡的名聲比舒大舅家要好不少。
果然,鄰居見了那兩個巴掌大的饅頭,笑眯眯把腳踏車借給了他們。
次日一早,舒二舅拖了四百斤夜明砂和楚榆一同去了德陽,趕在中藥收購站開門前,頭一個過秤。
還是昨天的工作人員,想是認出她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