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愛“殘疾人”(第1/2 頁)
媳婦說的這般篤定,舒建黨也就放心了。
兄弟倆沒成家前關係還算不錯,成家後為了維護各自利益,就漸漸有了嫌隙,蓋房時他佔了舒愛國的宅基地,也沒覺得愧疚啥的,他媳婦說得對,舒愛國窮成那樣,這輩子恐怕都蓋不起房,要那麼大宅地基幹啥?
自己這個當哥哥的佔他那點宅基地怎麼了?
不過鬧成這樣,就再無和好的可能,舒建黨自然不希望舒愛國家過得好,最好永遠被自己壓在頭上。
次日一早,沒有鬧鐘也沒有手錶,全靠村裡的雞幫忙,楚榆四點半就醒了。
天還沒亮,夜色朦朧,空氣黏糊糊的。
榮泰縣城離德陽市區有兩個小時車程,山關村在榮泰縣城西邊,去德陽市區反而要近些,坐公交車要坐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至少五十里地吧?誰知真正走起來,直線距離並不遠,只是石子路顛簸,汽車又總是等客繞路,拖拖拉拉,才給村民留下了去市區不容易的印象。
到市區時,天已經亮了,楚榆找人問了路,中藥收購站在老城區,但聽說要搬了去北郊了,路人也不確定有沒有搬。
德陽市不是榮泰這個縣城能比的,八三年,城市規劃頗具雛形,德陽市剛劃分了南北郊。
南郊偏遠被劃分為重工業區,本市的機械廠、配件廠、鼓風機廠都在南郊。
北郊則是輕工業區,製藥廠、搪瓷廠、膠鞋廠、日化廠都在北邊。
今年中藥收購站也要搬過去,不過訊息傳出來後一直沒個動靜,楚榆尋思著搬遷這種事吃力不討好,政策從頒佈到執行總要拖個一年半載,收購站十有八九還在老地方。
果不其然,到那時,看日頭也才八點多,就已經排著長隊了。
楚榆推著腳踏車站在隊伍最後面,剛站定,就有個阿姨拿著一根竹竿過來。
竹竿上掛著太陽帽、頭繩、絲巾、墨鏡啥的,款式算不上新穎,可這種售賣形式卻叫楚榆開了眼界,沒想到八十年代初,德陽市就有這種形式的叫賣了,果然,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小姑娘,太陽帽買嗎?別看你年輕面板好,不戴帽子過幾年就老了!”
阿姨簡直營銷鬼才,知道利用顧客的焦慮來賺錢,楚榆笑笑:“多少錢一頂?”
“這是南方來的太陽帽,兩塊錢一頂,最新款的,戴上可時髦了!你要是喜歡,阿姨拿一個給你試戴。”
兩塊錢可真不便宜,縣城很少有人花錢買這個,但德陽市人均收入水平高,市裡的製藥廠和膠鞋廠是出了名的效益好。
全國青年穿的膠鞋九成出自膠鞋廠,製藥廠更是了不得,裡頭分南廠宿舍和北廠宿舍,光是宿舍區就有五十多棟樓,更別提生產區、生活區、科室之類的,除此外託兒所、幼兒園、技校啥都有,畢業後包分配,死後還有廠職工醫院的落氣亭等著收留。
要麼德陽市流傳著一句玩笑話,說製藥廠是封閉的獨立王國,從出生到死都出不了這個廠。
玩笑歸玩笑,也從側面反映,德陽市幾個大廠的情況,收益好的廠礦職工和子弟,不愁吃不愁穿,花個兩塊錢買頂太陽帽還真不算什麼。
太陽帽本錢不高,撐死了幾毛錢一頂,可本地沒有太陽帽,從外地運回來賺個資訊差就是阿姨的本事了。
楚榆思考著賣小商品的可能性,語氣真誠:
“阿姨,太貴了,我沒錢買太陽帽。”
“沒錢也沒事,”阿姨笑著給她打氣,“好好賺錢,總有一天你會買得起阿姨家的太陽帽!”
楚榆被餵了一嘴心裡雞湯,正笑著,前頭傳來老大爺的嚷嚷聲:
“我這明明是八十斤,怎麼就算七十五斤了?”
大爺賣的是陳皮,陳皮價格不算貴,可是年份好的陳皮也不便宜,八十斤算七十五斤,以小黑板上的收購價來看,至少有兩塊差價,又不是小錢,大爺當然要計較。
“我這陳皮有年份了,怎麼著也能賣個四五毛,怎麼你們開價才三毛錢?”
收購站工作人員打著哈欠,“麻袋不壓秤?水分不壓秤?我們操作沒有任何問題,就是七五十斤,三毛錢一斤,你不願意賣就到一邊去,讓下面的人過秤。”
老大爺臉都黑了,可是來賣東西的人都等錢用,市區收購站價格是低了點,可你不賣就得拖去別的收購站?縣城的收購站給不起價,去別的城市遠不說又怕再次遇上這事。
到了這種地方,就得低著頭做人,不賣也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