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儒道發展(第1/2 頁)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上的生靈們越發覺得儒道之法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全能法之一。
口含天憲,一語成真,聚天地靈氣,凝所需之物,化虛為實,這便是儒道之法最區別於其他法門的特點之一。
雖然其他法門中也有可在後期實力強勁時對映心中之物,但與儒道之法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最大的原因,便是這儒道之法不需要你修為多麼高深,哪怕只是初入儒道的新人,過個幾百年,入了儒生之境,便可施展。
當然了,這時施展出的化實之法也是相當稚嫩的。
雖然孔子老是說自己是個儒生,但其他人可不會如此。
為了便於評判自己是否有進步,顏回等人便將儒道境界略分為四境。
其一為學者,初入儒道,求學之人,便稱學者。
其二為儒生,瞭解儒仙之別,完成文氣轉換,便為儒生。
其三為賢者,儒法大成,知行合一,口含天憲,可化萬物,此為賢者。
其四為聖人,如孔子一般,儒家扛鼎之人,中興之士,胸懷大志,六藝完全,登臨絕巔,著經留世者,可稱聖人。
至於現在,也就孔子稱得上是聖人。
......
此後萬年,一部集合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巨著《論語》誕生了。
這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耗費數千年之久,整合了孔子等人當初的言行才編纂而成。
書成之日,大片功德落下,分於數千弟子。
又三千年,儒家賢者孟子(孟軻),召集其弟子,共著一書,曰《孟子》。
書中所載,皆能體現孔子仁德思想,更是在此基礎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宣揚了自己的看法。
書中所現令無數儒道文人為之傾倒,其中所記的浩然正氣更是令他們推崇不已。
憑此,孟子破賢者之境,登臨聖人。
當然,為表對孔子的尊敬,又不失對孟子的推崇,他們就稱孟子為亞聖。
亞聖之名,表明孟子成了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道宗師,便是顏回、子路等人也得往後挪一挪。
至此,儒家四經便已齊出,此後雖再有名篇,卻也難達此四書高度。
在往後的時間裡,一批批優秀的儒家弟子源源不斷地浮現出來。
有詩酒劍仙李太白,儒劍同修,以文氣融劍氣,醉酒亂舞,行俠義之事。
有文正公范仲淹,入朝堂,行政事,秉公直言,文武兼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懷天下。
有稼軒居士辛棄疾,詞中之龍,能文能武,殺敵報國,盡顯豪邁。
......
到後來,不知是何原因,大陸中便流傳出儒道弟子盡會“武功”的說法。
此時,似乎僅一文氣並不足以說明你就是儒道中人,還得有武氣才行。
......
隨著儒生(此儒生非彼儒生)入朝為官,治出百年太平的例子越來越多,那些王朝也都開始接納重用儒生。
畢竟這樣一個能文能武之人,上能提筆安天下,下能騎馬定乾坤,哪個君王會不喜歡?!
不過,也有些生靈見儒生在王朝的待遇這麼好,便想著去冒充一下,但到後來人卻不知所蹤了。
再後來,隨著儒家的不斷發展,儒家實力日益增強,成了與道佛兩家共分天下的大教。
......
(先標記一下,再繼續)
看完儒家發家史,眾多教派的掌權者無不歎服。
只能說,能史上留名的,哪有什麼簡單的角色!
這可是有聖人之稱的偉岸存在,儒之一道的開創者。
......
“嘿呀呀!不愧是天地的寵兒,這人族的天驕可真是不少啊!”
“好一點的叫天驕,這都是獨創一道的存在了,妖孽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那是自然,這可是我人族...不,整個大陸都出不了幾個的偉大生靈!”
“嗯,這一點本座倒是沒意見......”
“......”
“別光看孔聖人啊,他那儒家儒道也是極為亮眼的存在啊!!”
“不錯不錯,在當時那個時代,孔聖人完全可以說是異軍突起,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讓儒家與佛道相提並論!”
“觀儒家,這可是有至少五位聖人的存在,至聖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