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1/2 頁)
......
在他們的印象中,即便是加上這段時間在影片中見到的上古人族,也沒有誰是這樣長的眼睛。
最多的,也不過是那古籍中記載的三眼神族。
他們與人族幾乎無異,只是眉心中長有一枚豎眼,乃是他們力量的來源。
傳聞那豎眼中蘊含有著上天的力量,可釋放一種灼熱無比的火焰,生靈一旦沾上,便會在三息之內化為灰燼。
只是不知為何,自三千年前,大陸上就沒了這一族的訊息。
......
再看那影片中,只見倉頡身著一紅藍相間的仙衣,頭戴一頂龍紋黑帽,額上甚至還有明顯的突起,有種蛟化龍的感覺。
若不是天元子前輩明確說了倉頡是人族,恐怕他們都會認為他是龍族吧.....
或許這就是前輩之前所說的:龍顏四目,生有睿德。
仔細看去,不難發現倉頡眼中隱藏的智慧與仁德。
......
此時,倉頡正滿臉愁容的看著眼前的結繩。
密密麻麻的,每根結繩上都有不下十個繩結。
鏡頭往下,更可看到地下還有不少的繩結堆積。
看那頭尾處,皆是坑坑窪窪的齧齒狀斷痕,難以想象它到底經歷過什麼。
雖是仙繩,卻也終究抵不過歲月的侵蝕,時間一久,稍微一碰,這繩子也會斷成兩截。
且說這繩子,這也並非什麼無意義的東西,它是一種記錄,上古人族的記錄方式。
每一根繩都有其特殊意義,或表某種糧食,或表某種武器......
至於那些繩結,則是數量的象徵,一個結就為一,或為十,為百......
以此方式,記錄著生活物品的點點滴滴。
然而,正如之前所說,時間終會磨損一切,現在生靈眼中的仙繩在當時也不過是根普通的繩子罷了。
隨著時間流逝,繩子也會變得易斷,從而斷裂。
而這也就表明這本“賬”亂了。
若不及時更換繩子,那這“賬”就徹底亂了!
在上古,尤其是在天皇稱帝之前,世間戰亂不休,這些“賬本”都不見得能活過十年。
哪怕是後來人族穩定,但因為時間的緣故,這也不只能稱個百十年。
對於現在的人族而言,在凡俗中,能過六十便可稱大壽了,百歲更是極少人能活到的高壽。
所以,對此時的人族來說,用這麼一根仙繩來記家中事物數量,足矣。
當然了,話雖如此,但現在的人族所用記錄方式多是筆墨,將所述所想之事以文字載形式寫在紙上,簡單方便。
至於修士,則更高階點,那些傳音符、留影石、功法玉筒比比皆是。
但是,無論哪種方法,都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字!
字,或者說是文字,人文。
這便是倉頡所創造的東西!
若是沒有文字,後世又談何簡單記載?!
......
因此,倉頡便想找到一種可以代替繩結法的方法來記錄人族事務。
而這種方法,或者說這種東西,其首要條件自然是不易損壞,其次便是簡單方便。
既是新尋,那就自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隨著影片的播放,生靈們看到了倉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不是新事物不被眾人理解支援,便是這東西只被小部分人接受......
凡此種種,各種原因都在倉頡尋新的路上出現過。
好在倉頡也沒有氣餒,都扛了下來。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隨著時間的流逝,又是數十個春秋輪轉。
期間,倉頡嘗試過不下千種的方法,但可惜都以失敗告終。
在又一次失敗後,倉頡一個人坐在雪地裡,苦想三日夜無果。
突然,一隻麋鹿不知從哪竄了出來,衝進雪地中消失不見。
緊接著,又見一個獵人走了出來,向倉頡打了個招呼,便說到:“老人家,此地多有虎豹,還是早些離去吧。”
說完,便想朝那麋鹿逃竄的方向追去。
每次出行,倉頡都略有施法遮掩其相貌,故外人多不識他。
聽到獵人的話,又看向獵人慾離去的方向,倉頡若有所思,起身問到:“先生可是欲逐麋鹿?”
獵人點點頭,答到:“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