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情報機構(第2/2 頁)
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一名下人匆匆跑來,神色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恭敬:“大人,廣陵的張紘先生與魯肅先生已到,此刻正在前廳等候。”
張固聞言,槍勢一頓,隨即收槍而立。汗水順著他堅毅的臉龐滑落,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期待。他迅速拭去汗水,整理衣襟,大步流星地向前廳趕去。
步入前廳,張固只見張紘與魯肅正端坐品茶,二人神色凝重而又不失儒雅。張紘見張固到來,微微一笑,緩緩起身,手中展開一卷竹簡:“主公,此乃吾等在廣陵完善的屯田制細節,請主公細聽。”
他聲音低沉而清晰,詳細闡述了屯田之策,從田畝規劃、農耕時序到水利建設,再到前期的選址與後期的重新分配,字字珠璣,條理分明。張固凝神傾聽,時而點頭贊同,時而蹙眉沉思。
不久,張紘將文冊與竹簡交給張固。張固低頭翻閱,仔細審閱。
審閱完畢後,張固說道:“既然各項細節都已完善……子綱先生現任九江太守一職,便計劃先在九江郡試行屯田新法,並設立一名典農校尉,專門負責此項事務。待實踐成功後,再將經驗推廣至廣陵實施。”
張紘聞言點頭表示贊同,並詢問:“主公,典農校尉的人選可有定奪?”張固聞言低頭沉思。
此時,剛剛宿醉起床初來乍到的郭嘉也在思考,聽到此話題後,他抬頭建議道:“主公或許暫無合適人選,但那個先前投降的童芝,主公如果不欲其重返軍中。不妨讓其負責此事?”
張固聞言抬頭,疑慮道:“他能勝任嗎?”郭嘉笑道:“他畢竟是曾統領過數千軍隊的將領,有一定的組織見識。再為其配備一些精通農事的助手,應可勝任。”
張固點頭同意:“也罷,目前眾人皆忙於各自事務,確實難以抽調人手。讓他試試也無妨。”
郭嘉接著彙報:“主公,俘虜已甄別完畢。其中,曾擔任斥候且有騎兵經驗的約有二百人,已編入騎兵部隊。只是目前戰馬短缺。會游泳、可充作水軍的有一千五百人,蔣公亦已率這些俘虜前往巢縣。另外,剔除了七百名老弱之人。”
張固計算道:“如此算來,俘虜還剩四千人。廣陵將有一萬兵馬,九江郡這邊,漢升叔父六千,公明五千,水軍六千,陰陵騎兵一千加上俘虜共五千兵馬。總計三萬二千人。”
郭嘉點頭提醒:“雖然軍隊人數有所增加,但戰鬥力並未同步提升。且短期內可能面臨兵器短缺的問題。”
張固果斷決策:“僅靠廣陵一所軍械所難以滿足需求。傳令下去,九江郡多招募鐵匠,並從廣陵調集一批資深工匠前來,以老帶新,加速軍械所的籌備工作。”郭嘉拱手領命坐下。
張固處理完這兩件事後,轉頭看向魯肅,欣喜地問:“子敬,你回來了?糜家那邊的回覆如何?”
魯肅輕抿一口茶,目光沉穩地回答:“主公,商路之事已塵埃落定,往來貨物將暢通無阻。糜家已對此作出保證。”
他日之後,貨物可順利通行徐州,一切安穩無虞。除酒水交易外,糜家亦有意採購食鹽與戰馬以圖售賣。
張固聞此,點頭讚許道:“此乃佳事。開春之後,屯田制即將施行,耕牛尚有較大缺口。需派人先行前往幽州,告知公孫瓚,此乃我們首筆交易,欲購戰馬三百匹,耕牛六百頭,並兌換相應食鹽。此事需速辦,因公孫瓚開年後可能與袁紹交戰。”
接著,張固補充道,“糜家若需食鹽,可售予之;至於戰馬,則由他們與公孫瓚之人商議,我等不予干涉。”
魯肅聞言,微笑道:“此事尚不急迫,在下另有要事需稟報主公。”
張固心生疑惑,問道:“何事?”
魯肅答道:“糜家糜竺有意助主公共謀徐州大業。”
張固聞言,頓感興趣,坐直身軀,急切問道:“子敬速說,糜竺有何良策助我謀取徐州?”
魯肅遂將糜竺趁陶謙身體欠佳之際,勸其將徐州託付於張固之計策詳細敘述了一遍。
郭嘉聽後,眉頭微皺,質疑道:“子敬,糜竺此言恐難成真。須知他陶謙身為一方諸侯,豈會輕易將自家基業傳給外人?”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