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陳胡王酒(第1/2 頁)
懷素和盧象,在瀟水河畔,垂釣了一些時日後。隨著氣候的變冷,便轉向城區的美食和美酒而去了。
零陵城內,大街小巷,不時有他倆穿梭的身影。
這一日,在小西門的一個巷道里,出現了一高一矮,一老一小,一俗一僧兩道身影。
他倆走街串巷,談笑風生。看似散漫,卻又似在尋覓什麼。當看到巷道內,有一處店鋪門口掛著“酒”、“陳胡王”兩處幌子時,兩眼冒起了金光!快步走了過去。
兩人還沒到酒鋪,便聞到了一陣濃烈的酒香夾雜著肉類的芳香。
當下,這兩人加快了腳步,三步並做兩步的來到了酒鋪門口。立馬就有店小二迎了出來,笑著攬客道:“兩位客官裡面請!”
兩人進了酒鋪,正是懷素和盧象。找個偏僻的位置坐下,兩人開始點起了酒菜。一個魚湯喝螺、一個神仙雞、一個蘿蔔乾臘肉及幾個小菜,另加兩罈美酒。
這時,店小二勸道:“客官,我們陳胡王出產的酒,比較濃烈,客官只有兩人,點一罈就可以了。”
盧象喝斥道:“你這小二,好生無禮。我們點兩壇酒,與你何干。難道怕我等付不起酒錢?”
店小二見客官生氣了,也不多說,記下客官點的酒菜,退下去準備去了。
……
酒菜上齊,店小二給懷素和盧象兩人各倒了一碗美酒。正準備退下,便被懷素給叫住了。
"小二留步,我聞到你家這酒,似乎比其它店家的酒,酒香更濃烈一些。可有說法?”
小二回頭道:“客官你倆請先喝一小口,我再給你們介紹介紹我們店裡的酒。”
懷素和盧象依言,各自飲了一小口。頓時,兩人感覺口腔裡,舌尖上,似乎有一團火在跳躍、翻滾,灼熱而又奔放。
稍後,便有一股醇厚的酒香,在口腔內擴散。讓人不自覺的嚥下,與入口時的濃烈截然不同,此刻溫潤綿柔,有一股溫熱,直入肚內。
這時,小二問道:“兩位客官,可還滿意!"
懷素笑道:“此酒確實不錯,甚合我心!”
小二這才說道:"說起我們這酒鋪,和我們的釀酒技藝,還有一個久遠的故事呢!”
盧象一聽這酒,還有故事,便從口袋裡掏出一錠碎銀,放在桌上,說道:“小二,你給說說這酒的故事,這銀兩便賞你了。”
店小二看了看碎銀,娓娓道來:
舜帝南巡零陵(永州)時,有一天,巡至道州地帶時,發現當地人有較長種植水稻的歷史,只是缺乏儲存穀物的方法和手段,便傳授了當地人在當時最先進的製陶技藝。
製作好的陶用來存放穀物方便且耐貯存,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同一年的夏天,有一戶人家把收好的稻穀放在陶器中貯存,因外出幹活,陶器中漂了雨水進去沒發現,兩天後發現穀物長芽了,主人捨不得扔掉,就全部把穀物煮熟了準備慢慢吃,並掰了些黃荊葉蓋在上面。
吃了兩天,發現有一股似是嗖味又似有香味的怪味。一時間吃又不敢吃,丟了又捨不得。
當時,恰逢舜帝一行人路過此地,聽聞後此戶人家忙過去討教舜帝,舜帝聽說後來到農戶家,看到陶器中的穀物,鼻子飄來一股怪味。
舜帝思索了一下,給陶器中加了幾瓢水,想加熱讓水汽把怪味帶走,以方便食用。沒想到加熱後怪味更濃了,此時,舜帝用手抹了一下陶器邊緣上的水汽放在口中想感受一下口感如何,誰知道入口後倍感舒爽,且有一種精神一振的感覺。
於是,想辦法多收集了一點,飲後那種舒爽的感覺更為強烈,連日旅途的疲憊感也消失了。那種感覺比在炎炎夏日吃一塊西瓜更舒爽。
於是,舜帝在此基礎上,又給穀物中加了幾味消炎清火,去味發酵的中藥,並把蒸出來的液體命名為酒。
此後,舜帝的後人,也有一部分在永州定居,把這釀酒的工藝一直傳承了下來。
而定居永州的這些後人,後代衍生出來的姓氏有100多種,其中 姚、虞、胡、陳、田、袁、孫、陸、車、王等十大姓為最。
而陳,胡,王這三姓在永州的後人,繼承了先輩的明德精神和釀酒技藝。將自己所釀的酒,命名為陳胡王酒。因為傳承正宗,陳胡王酒與其它酒相比,口感濃烈、醇香,入喉後溫潤綿柔,不傷脾胃!
盧象聽小二說完,特別是他對陳胡王的酒的描述,似乎與剛剛自己的感受一樣。
便拿起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