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九嶷山三分石(第1/2 頁)
雖住在山野洞中,但大家昨晚上吃喝得都很開心,也睡的很香,一早就都起床了。
收拾好行李,眾人向三分石出發。從遠處看,三巨石並峙,鼎立山巔,直衝雲霄,有浮雲繚繞,很難看清其真面目。
據《九疑山志》記:“三峰並峙如玉筍,如珊瑚,其上有佩桃石、棋盤石、步履石、馬蹄石。還有香爐石,有足有耳,形質天然。其間有,以銅為碑,字跡泯滅不可認,疑為舜冢。”
俗話說:“看到屋,走到哭”。眾人一早出發,看到近在咫尺的三分石,直到申時未(約下午5點)才到達三分石腳下。
此時,天高氣爽,雲海翻滾。抬頭仰望,矗立著的三塊巨石組成的山峰高高地立在頭頂。側眼鳥瞰,左側青螺樣的山峰在翻騰的雲海中時斷時續地鋪向天際涯,峽谷中如棉絮的雲霧,如同湧動的海潮般,波動著向前推進。
陽光下,三分石清亮亮地呈現懷素等人的眼前,觸手可及。三塊灰色的巨石並峙著,突兀山巔,直抵雲端。
巨石的周邊,沒有了參天的古木,沒有了修長的荊竹,只有低矮的小灌木,青翠盈然,點綴於三分石的石峰中、縫隙裡,更映襯三分石的高聳與偉岸。偶爾飄過來幾片白雲,高聳的三分石又躲入雲中,宛如一位羞澀的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
遠處的高空中,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轉了兩圈,接著俯身衝下,也許是找到了獵物吧……。
懷素跑到東峰的巨石旁,再俯瞰四周群山,當秋風吹起,群山間的白雲輕輕泛起。猶如乳白色的紗,給重山間披上了紗帳,只剩下青色的峰尖,若隱若現。猶如一幅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
而遠處,舜帝陵、望夫石,隱約可見,卻一下子變的渺小了許多……。
而左面的香爐石,彷彿一座碩大香爐,上空飄零的白雲,就像焚香而起的煙,嫋嫋娜娜的飄向空中。
三分石南邊,荊竹叢生。據說娥皇女英就是在此處淚灑竹林,情動九嶷。成就了這個後人稱之為斑竹掃墓的景點!
再往南一點,就是因山形似畚箕,而得名的畚箕窩(屬萌渚嶺,南北走向,由花崗岩構成,是九嶷山主峰,海拔19592米,為寧遠縣第一高峰)。
看到如此美景,懷素不由得感慨道,此趟九嶷山之行沒有白來啊。
大家一致決定,明天看完日出就登頂三分石。
而後,就是安營紮寨,解決晚餐。
為了明天早上的日出,大家都難得的睡了一個早覺。
寅時中(約凌晨四點),大家相繼起身,各自舒展和鍛鍊了一番後。
東方山邊的白雲,雲層的上方突然染上了一絲絲的紅,與還沒褪去的圓月,在天的另一側遙相呼應。
漸漸地,白雲上層的紅越來越濃,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特別是中間位置的某處,顏色更顯火紅。
漸漸地,顏色更火火的位置,出現了一個亮點。接著,亮點慢慢變大、變亮……
開始時,還可以直視,後面隨著亮度的增加,肉眼便不敢直視了。
接著,太陽猶如一個火球,在雲層中逐漸爬升,散發的光芒也愈發刺眼。
山野中,隨風晃動的野草,此時早已枯黃,在光芒的對映下,有如燒著一般,讓人揪心不已。
低矮的灌木叢中,葉片上積聚的露水,在陽光的折射下,發出猶如寶石般晶瑩剔透的光芒。讓人懷疑,群山之中,是否還有著未經發現寶藏。
轉眼的瞬間,太陽也跳出雲海,在雲層的烘托上冉冉升起。而上刻吹著還有寒意的涼風,下一刻就變得溫暖起來……。
待溫暖變成溫熱時,眾人才在日出的壯觀美景中甦醒過來,準備早餐,然後吃完就登頂三分石!
吃過早餐,整個登頂隊伍,由雷古帶頭,民夫墊後,另一個民夫負責看管東西、準備中餐。
當然,第一個登頂的必是東峰,也是三分石的最高峰。
雷古走在最前,帶著一捆近三百尺的繩索,周書福負責策應,懷仁,懷素,黃益,劉宇生,劉創文,民夫緊隨其後。
但見雷古輾轉騰挪,呈"之"字型攀巖而上,於險要處,結繩以拉眾人。
花了約一個時辰,眾人登上了三分石東峰峰頂。
站在峰頂,極目遠眺。
山下美景,盡收眼底。
峰下瀑布飛空,峰上白雲飄逸。
遠處,群山峰巒疊疊,雲飛峰頂。小溪,河流,湖泊分佈在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