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同科再添一進士(第1/2 頁)
張巡的叫好,和張母的叫好完全不是一回事。
假如李讓名次高,那他就會被留在杭州,擔任文學美官。假如李讓名次一般,就有可能被派出去擔任縣尉或者地方制置司、宣撫司的僚屬。
橫豎不會回到無錫,更別提常州了。那麼他就沒機會在無錫一呼百應,號召無錫的百姓起兵抗元。
好好好!
大家都在拍手叫好,只是叫好的原因不同罷了。
是不是得送點什麼去無錫啊?再者這一科常州肯定還能再中幾個,要是平日有往來的老親,那也就罷了,只要送禮即可。要是中的是個寒門士人,是不是也得設法結交一番呢?
送人送地,送鋪面送塌房,要是年紀輕,還沒有成婚的話。得在老張家的一門郎黨親眷裡面,挑一個模樣可人的女孩子,設法結親啊。
都是正經事,這事張母也點頭,誰家不是這麼幹得呢?有一個進士,可以維持門楣二三十年不墮。想要代代顯榮,那就得多投資,多下注,多培養子弟。
張母一邊點頭,一邊囑咐老李家的事她負責就好了,張巡負責進城去問常州今年中了幾個,有沒有窮人家,或者普通中人之家的子弟。
五萬貫的嫁妝打底,不信不低頭。
懂得懂得,張巡還問張母,有沒有什麼事要囑咐陸秀夫的,正好可以寫信讓李大父子帶回杭州。有李大父子兩個神射手送信,這信保準兒能夠送到。
沒事,屁事沒有,張母樂得魚尾紋都展開了。只是詢問張巡,有沒有辦法給身在重慶的李株也送一封信去。
現在鄂州失守,大江被蒙古人截斷了。但是湖南還在宋朝廷的手中,可以走陸路,輾轉三五個月,把訊息送去四川的吧。
行,沒問題,把李讓中式的訊息傳給李株。李株得知家門有後,自然會更加的安心。
張巡這便回頭寫信,分別發給陸秀夫和李讓,陸秀夫那頭是詢問朝堂局勢,李讓那頭是恭喜咱們大表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信寫好,張巡沒讓小李立刻出發,反正不是什麼十萬火急的事,在家歇一天,好酒好肉管夠,養足了精神在往杭州趕。
另外就是讓初九進城去打聽,今年常州中了幾個。
簡單一問,中了九個。常州在杭州是有進奏院的,不認識?那就是駐京辦。按理說一般都是路一級機構才會在杭州設定進奏院,但實際上天下諸州在杭州,基本都有進奏院。
地方上的長官有時候甚至自掏腰包,來維持進奏院的運轉,當然因此也多用私人。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杭州中樞朝廷的動向,同時為地方長官在京活動提供方便。
向常州傳遞朝廷的政令訊息,反而是在其次了。但是這一科常州中了九個,說明趙汝鑑治下文教興盛,也是功績,自然快船報回。
都是哪些人?高門大戶的就不要說了,本來就和老張家代代有聯姻或者關係的。甚至七拐八繞祖上是一家的都不少。
只說小門小戶的,越窮的越好,窮的叮噹響那種最完美。
沒有特別窮的,有個宜興的,叫做蔣捷(宋末四大家之一),家裡就是普通的二等戶,有幾分薄田,且耕且織。父親無職,祖父無官,祖上說是雲陽侯蔣默,真假不知。
另外這位老兄已經三十了,早就婚配,就算是窮鬼也沒辦法塞個張家的女兒去。
可惜,還有呢?張巡繼續往下問。
還有老張家也中了一個啊,您不知道?
從州府裡趕來的書手稍帶著驚訝,不過想來也不稀奇,老張家七支呢,從北宋末發跡分家到現在,七支分脈,哪一家沒有幾十上百人啊。都傳了五代了,也就冬至和正旦的時候,開宗祠所有的族人會碰碰頭。
叫什麼?哪一支的?家住何處?中了進士那是要大開宗祠,殺牛宰羊,焚香禱告,告祭列祖列宗的。
書手卻頓住了,張巡瞭然,立刻囑咐初九去庫裡領十匹絹來,送給這位來報信的書手。
有了十匹絹,那書手立刻給張巡作揖,然後掏出寫著三代籍貫所有訊息的紙條。張巡接過來瞧了,很陌生,不記得是哪一房的。
打發書手走,張巡轉頭去找張母,張母正在給李讓籌辦公服。當官了,就要有體面,不然怎麼擺的出架勢。
等她聽說張家又中了一個,也很高興,但她瞧過字條,想了許久,才終於想到。這是二房某位老哥的兒子,論理得叫張巡叔叔呢,不過得看過他娘,張母才能確認。
好說,招呼小廝立刻去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