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烈焰焚身若等閒(第1/2 頁)
揀選張氏一門郎黨子弟,充當軍校。反正本鄉本縣的保甲,原本也就是這些人在擔任十將兵頭,此時草草選拔,並無不妥。
況且都到這個時候了,能夠相信的,也就是一門宗族郎黨。連太宗皇帝八世孫趙汝鑑都投降了,趙淮的兄弟趙縉也投降了,降的太多,實在無法信任旁人。
數千人捏整合軍,許多人本就帶著本保本鄉的旗幟,加上張巡的五色五方旗幟,很快編組成了部伍。
這會兒卻跑來十餘名張家的奴僕小廝,一個個都揹著行李,看著還不輕。張巡當即詢問他們來此作甚,一幫奴僕坐下便哭。
他們揹負著的,乃是晉陵張氏一門列祖列宗的神主和真影,尤其是先宰相太傅魏文靖公的神主,是被人抱著送來的。
把祖宗們的神主牌位和真影畫像送來幹嘛?張巡疑惑出聲,一名奴僕反身指著張家的方向,卻見張家祠堂的位置,火光大起。
什麼!
在張巡離開之後,張母立刻命張大姐帶著兒女,並李庭芝的家眷,前往杭州,投奔在杭州任上的陸秀夫。至於大嫂真氏和她的子女,現在想去揚州也沒可能了,就暫時守著這個家,等待命運的抉擇好了。
潤州來投奔張巡的吏民,張母派了幾個親信的家人,領他們去無錫,投奔李讓家。李讓現在杭州,家人又有許多隨著李株去了重慶,空屋足以安置這些潤州的吏民。
次後張母便命小廝,將內庫中的金銀等物,並青瓷杯盞等,或是投入張家的水井之中,或是挖坑埋入牛棚馬圈。這場大難過去,如果張氏還能儲存,至少有個依靠。若是儲存不了,那也就罷了。
隨後張母大開府門,讓潤州吏民儘管取用絹布和銅錢,能拿多少拿多少,流離失所,需要一些錢財傍身。
張氏的積累何其之多,潤州吏民哭泣著拿走了一些。張母又命散居在周圍的族人和親黨也來拿取,不拘多少,隨便拿。
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跟著張巡起兵,或許再也無法回到家來,這些錢絹,權且作為安家費贈予他們吧。
大夥兒哭拜張母,致謝不絕。
即便不是張氏的族人,只要來拿的,張母也毫不阻攔,很快上百萬錢絹就都散盡。張母回望著這間自己居住了超過四十年的大宅,心中無限感慨。
這便讓老侍女取來自己郡夫人的禮服翟冠,一行人很快趕到張氏的宗祠之中。張母並沒有詢問族老們的意見,自顧自的開啟宗祠的大門,先前族中中了進士饗祭的痕跡還在。
即便是在黑夜之中,張母也立刻找到了自己丈夫張雪溪的真影。其實她也已經有一副真影了,但是人還沒死,肯定是不會懸掛到祠堂來的。
尋著火來,點燃一把香火,張母一一給列祖列宗插上,道了一句歉。便命人將神主和真影從牆壁和供桌上取下,只有張雪溪的神主和真影,是張母親自摘下的。
對著燭火,張母認真的瞧了瞧自己丈夫的真影。畫的很好,請的臨安畫院的老書手,靡費三百貫才得來。畫面上的張雪溪四旬模樣,面容方正,眉目中所顯露的盡是忠正大氣,手持笏板,直視前方,正是應他擔任寶章閣待制,出巡湖南之事。
啊……
原以為可以安安穩穩的在這祠堂之中,享受後世子孫的血食,現在卻必須要走上顛沛流離的道路了。
小心翼翼的合上畫卷,張母叫來僕役,命他立刻將這些真影和神主,都送給張巡。張巡如果能勝,那麼血食就不會斷絕。如果不勝,至少一家人都死在一處了。
僕役小廝哪裡能懂這些,只是應命而去。這會兒侍女僕從們,已經挑來了油料,搬運了柴火。張母全裝大品,安然就坐在祠堂的正中央。掃視了一圈,已經空蕩蕩的祠堂,張母命這些僕役侍女,都各自逃個活命去吧。
韃虜一來,得知是張巡入城死守,必然大索張巡的家人。他們這些僕役雖然不算什麼,只恐韃虜寧可爛殺,不可放過。還是逃命去吧,張母房內還有一些珠翠彩端,隨便拿兩件出去,就是幾十貫的寶物,足夠他們吃穿。
到了這會兒,哪裡還有人不知道這是要做什麼?有人哭而大拜,有人不願離開,要同張母一道殉死,還有人急匆匆去報大嫂真氏。
張母也不計較,推翻了供桌上的燭臺,燭火立刻蔓延到整座祠堂內外。大火立刻熊熊燃起,轉瞬之間便成不可救之勢。
火中的張母面容安詳,同侍立在身側的老侍女,一同赴死。
等遠在天慶觀的張巡,瞧見的張氏宗祠火起,張母早就同老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