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新朝雅政紙換金(第1/2 頁)
忽必烈繼位之後,在經濟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像是鹽稅、漕運等,權且不提,單說中統元寶交鈔,也就是中統鈔的情況。
中統鈔看名字就知道是一種紙幣,早期發行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方便在蒙古帝國龐大的領域內,進行更加便捷的交易。當然實際嘛,猜測很多。
為了保障中統鈔的發行,忽必烈下令設立了平準庫。也即專門管理中統鈔印刷、發行和兌換的機構,在平準庫內,儲備金銀,以做“準備金”。
按照忽必烈自己的說法,那就是中統鈔兩貫,等於白銀一兩。這個兌換比率比市價要高不少的,但這是官價,市場交易並不完全按照這個比價來進行使用。
這是前提,既然已經有了中統鈔,那麼就需要足量的金銀,來保障發行。金銀哪裡來?除了開採金銀礦之外,就是下令禁止民間的金銀買賣,並收繳儲存在一般老百姓手裡的金銀。
在發行之初,中統鈔的運營還有點模樣和架勢。忽必烈甚至下令,民間有毀壞的“昏鈔”,都要進行收回,以新鈔或者白銀給付。很是穩定了一波中統鈔的發行和使用行情,並逐步令中統鈔在北方流通。
中統鈔發行的前五年,中統鈔基本只按照元朝廷中央政府收得的金銀實數,來進行發鈔。第一年七萬三千錠,第二年三萬九千錠,第三年八萬錠,第四年七萬四千錠。一錠為所謂的中統鈔本五十兩,換言之,即是以白銀二十五兩為單位。
強調一點,這是理論單位,與實際發行情況並無直接關係,元代紙鈔的廢紙化,速度極快。
等到中統鈔發行的第五年,發行便開始出現失控的現場,當年即發行超過十一萬六千二百錠,核動力印鈔機隨即開動。
元朝廷的宰相阿合馬同忽必烈開動了非常聰明的小腦筋,就在伯顏和賈似道於丁家洲對對碰的當時,元朝廷全年印發中統鈔一百四十一萬九千六百錠。
距離中統鈔開印,區區十多年,此時的中統鈔就已經基本趨向於廢紙化了。後面為什麼沒變廢紙,那是後話。
宋蒙襄陽大交兵,忽必烈超發了八百萬錠以上的中統鈔。簡單換算,四個億,四億貫銅錢。
不是四億枚,是四億貫,把整個南宋打包賣了,最巔峰時,也要刮三年半的賦稅,才能夠填這個巨大無比的窟窿。
為什麼伯顏在聽到趙汝鑑和王良臣說常州有百萬金銀時,會這麼激動?因為想要中統鈔不變成廢紙,就必須把南宋給打死,同時利用廢紙中統鈔去掠奪整個南宋的金銀現貨。
只要南宋被打死,就算超發了幾億貫的中統鈔,也會獲得新的錨,獲得足夠的準備金,進而維持下去。
拉回元大都幾百萬兩黃金白銀,是伯顏的任務之一,而且是僅次於消滅宋室的最高階任務。
轉回到常州,戴之泰望著王良臣,你怎麼辦得差使?說好的一百萬金銀,怎麼解運到常州城裡面,就只剩下四十萬出頭啦?
要是有個七八十萬兩,那戴之泰也就向伯顏交差了。半道被宋軍搶了,一句話就能敷衍過去。可現在連一半都不到,戴之泰怎麼交差?
怎麼著也得湊到七十萬兩,才好哄過伯顏吧。
那肯定啊,想要湊這麼多金子銀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大索全城。如果沒有五百蒙漢鐵騎,戴之泰和王良臣還不敢這麼幹,現在我有五百把大刀,我還幹不成了?
況且伯顏二十萬鐵騎就在潤州,直接搶,怕個屁。
蒙古軍中誰還沒有幾錠鈔啊,戴之泰又讓人從潤州拉了幾箱鈔來,封閉常州四門,張貼告示,要求全城軍民,將所有金銀物件上交衙門,兌換新朝寶鈔。
注意了,新朝雅政,廢紙換黃金。
不換?你覺得你的頭蓋骨和蒙古太君的鐵骨朵比,誰更硬呢?
老百姓肯定抵制和反抗這種政策,而且常州老百姓不是第一次遇見這種爛事了。當年宋朝廷超發會子,就是拿來掠奪民財的。紙幣的苦,老百姓已經是遭過一遍罪,再吃二茬苦啦。
應者寥寥,戴之泰和王良臣急了。既然你們不識相,就別怪我蒙古太君的刀子磨得快啦。動員起偽軍和吏役,配合蒙漢騎兵,挨家挨戶的搜搶金銀。
全城市肆內所有之金銀器皿,也一律上繳州府。但有私藏者,一經抄出,即按偽造鈔錠罪論處,全家處死。有出首告發者,給鈔五錠,並抄沒者所有家產。
如此行事,民怨安得不沸騰呢?
姚訔他們意識到,如果不利用現在這種民怨沸騰的大好形勢,立刻起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