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緊鑼密鼓布城防(第1/2 頁)
為什麼不令城下草市的百姓撤離?
張巡迴頭詢問現在已經是正牌常州知州的姚訔?姚訔只是搖了搖頭,膽小的這會兒已經跑了所以不用勸。膽大的,戀土的,勸了也不肯走,我總不能強迫他們走吧?
哎呀……
只能猛嘆一口氣,你難道不知道這些城外的草市房屋,很容易變成韃虜的攻城器械,還有遮蔽藏身之處嗎?
知道是知道,可是現在戰火未起,如何驅趕一郡的同鄉呢?之前銀子那個事,已經有人在背地裡罵他了。但是幾十萬兩金銀確乎是必要,他覺得罵也就罵了。現在這事,他不想幹,反正不是有城牆嘛。
城牆?咱們這外斗城城牆高兩丈餘,滿打滿算也就六米來高,還是夯土城牆,經受得住韃虜的猛攻嗎?況且襄陽炮你知道不知道?一炮砸過來天崩地坼,無有幸理的。
那怎麼辦?
其實辦法是有的,半夜裡找上幾個人,暗中到城下去放火,直接全部燒燬了拉倒。這種事歷史上不是沒人幹過,畢竟非常有效且方便。
一本二十四史,寫的都是王侯將相,為了守城燒死幾個百姓算什麼呢?百姓不過是草芥一般的東西,只有守住了城,才能叫勝利。
至於為了勝利付出的代價?百姓的生命就是代價,沒有王侯將相在乎的。
不過現在韃虜的大刀還沒砍過來,是你去放火,還是我去放火?張巡沒有把這個話說出來,姚訔也沒有張嘴。都要臉,還想要在常州混呢。
我這特孃的也算是為名聲所累!
巡城一圈,至少還是有收穫的,如果給與張巡充足的時間,張巡有信心把常州打造成雄踞天下的堅城。
首先常州有大運河之利,運河在常州城東分成兩岔,大支直接繞過城南,在城外形成了寬達七十米至一百米的護城河。小支則從常州的東門,也即德安門入城。
大支走的是綱船、軍船,小支是方便行人商旅入城。像是直接接待賈似道的艤舟亭,就是在小支的航道上。
也就是說,常州城這個“龜城”,實際上東、西、南三面都被極為寬闊的護城河所包圍,等閒想要包打非常困難。
再者運河是伯顏所爭之根本,他大機率不會願意將幾公里長的運河全部填塞起來。畢竟之後他還需要藉助運河進兵杭州呢。
城防上有欠缺的主要就是北城,但是北城也挖掘了護城河,且匯入了北塘河。後世裡護城河叫做關河,正當北門青山門和青山橋的關河足有四十多米寬闊。
不是當初挖護城河的人多有遠見,純粹是因為江東地方仰賴水運,既然要發揮水運的便利,就得樂於挖掘溝渠航道,使之通行。
如此算來,常州城的護城河最窄處都有四十米,寬處高達百米,難怪歷史上的姚訔等人覺得城高池深,足以堅守。
更重要的是,常州有內城,有內城牆和內護城河。後世的名字叫南市河和北市河,因為城牆都已經拆除,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內護城河了。
其實常州附近很多地名早就面目全非,比如郭城墩,看著好像就是姓郭的人家聚居的小高地。實際上原名叫骨成墩,為數千宋軍戰死掩埋形成的土墩。又比如四姑沿,傳說是有個叫四姑的女子守節,靠在河沿邊替人洗衣服養活孩子。實際上是元軍在此地屠殺上萬名漢家百姓,屍骨踩踏,堆積成了河沿,叫做屍骨沿。
恩,都是清朝時期進行全面徹底修改的。
內鬥城城牆高達三丈有餘,是南唐時常州作為和吳越對峙的前線,所增修的軍城。城基用條石砌成,城門全部包磚,修築高樓箭塔,居高望下。張巡家老宅就在內城的椿桂坊,州衙也在內城,府庫、糧棧、匠作院等主要建築也都在內城。
南宋初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增補修繕,但距今也有百年了,必須進一步發動民眾,修繕城牆,組織城防。
尤其是當初沒有在城牆各處修築敵臺馬面,常州又是橢圓形的團城,火力投射區域分佈不太合理。城牆上的堞牆也多有毀壞,無法給城上計程車兵提供掩護。
更重要的是城牆太窄,頂層不過三米寬,連快速的調動兵力都不太可行,必須立刻在城牆頂部增設木臺,增加城牆頂部寬度。
時間!
現在缺乏的就是時間!
想要把常州打造的固若金湯,除了糧食和器械之外,還需要一點時間,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半年,張巡就能夠從容佈置城防,進行全面的防禦升級。
只是這時間能從哪裡來呢?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