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它的推力怎麼樣?(第1/2 頁)
不過一旦到了太空中,哪裡還能找到海水呢?
宇宙只有星星和星雲,並不存在真正的海洋。
要讓核聚變技術在外太空中實現,必須得找到可以替代海水中的氘的其他粒子。
如果能利用到宇宙中存在的材料,那就更好不過,省去了搬運燃料的成本。
“到底哪些粒子能作為替代品呢?”
孫書宏也知道吳罡這個念頭,可替代能源並非容易尋覓之物。
吳罡還設想了一個備用策略。
那就是預先儲存好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再轉移到飛船之上。
這兩個方向吳罡都打算嘗試。
但正如他擔心的那樣,氘粒子並不是隨隨便便什麼都能替換得了的。
通常情況下,他可以一個個去試。
但現在國家最寶貴的就是時間。
迫不得已之下,吳罡只能放棄繼續探索新的替代粒子,先暫時使用原有的氘進行核聚變實驗。
至於外太空中缺失氘的情況,則透過事先從海水中提取出來後再運送過去的方式加以解決。
隨後,在飛船上啟動受控核聚變過程。
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需要定期往返地球與月球之間,提取所需物質,但這確實是目前最快捷高效的選擇。
現在基本確定下了核燃料粒子型別。
下一步就是模擬真實環境下的實驗工作了。
以往在地球上開展的實驗大多依賴於重力對反應堆核心融合材料產生的約束效應。
可是脫離了地表,失去了重力加速度後,原來的公式就不再適用。
要在太空環境中實現同樣的效果,就必須另尋途徑控制聚變過程。
沒有穩定的控制措施,那麼這項技術也就失去了其價值。
不過好在外太空中雖然沒有地球那樣的引力場,但仍有磁力存在。
因此,最近吳罡同孫書宏一直在鑽研如何運用磁場控制核聚變。
與此同時,楚老團隊也完成了飛船外殼及內部結構的設計建設任務。
現在唯一等待的就是安裝上吳罡提供的核發動機。
只要裝上這臺強大的動力裝置,就可以真正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去。
當然,這一切動作都不可能逃過老鷹的眼睛。
老鷹已經建立了五個國際太空站,可以說把全世界所有國家置於他們的視線範圍內。
名義上叫太空站,其實都是用來監視別國動靜的裝置。
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記錄下來供分析研究。
然而對於夏國研發的新式飛船計劃,老鷹方面卻沒有表現出太多興趣。
因為他們自認擁有的五座軌道平臺已經是相當強大的優勢,對於中方試圖在近月區域做出的動作,並未予以重視。
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恐怕並沒有哪個具備與夏國同樣雄厚的技術積累能夠打造同類裝備跟老鷹人相抗衡。
所以想要擁有自己的空間平臺的話只能去購買相關服務。
孫書宏這段時間也告訴了吳罡有關各國被強制支付太空保護費用的事情。
聽完這些,吳罡並沒有感到吃驚,甚至還從中捕捉到了一些深層次的資訊。
“看樣子維持這麼多空間站點運營消耗了不少老鷹的人力物力。”
這對於咱們來說倒是個好訊息,說明美方當前無法抽身關注夏國的太空計劃。
有時候細節往往是決勝的關鍵因素。
至於收“保護費”這類事情,完全符合老鷹人一貫行事風格。
要是發現資源不夠用,就會採取或明或暗的壓力迫使別國讓步。
或許這就是兩國之間的根本差異吧。
老鷹人搞這麼大的空間設施專案肯定要投入海量資金,自然希望能回收成本賺點錢;而當夏國面對挑戰的時候,更多會依靠自身實力去克服困難,而非向外伸手。
在大家看來,夏國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打造出能夠與那些強國匹敵的大型空間站。
“趁這個機會,咱們可以把太空飛船建造出來!”
這段時間,吳罡夜以繼日地工作。
終於完成了能在太空中為整個飛船供電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考慮到裝置的體積,吳罡決定親自將這裝置送至15號楚老家去,以便於他們合作組裝。
楚老那邊正在秘密籌備航天母艦升空的事宜。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