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這背後的含義很深刻(第1/2 頁)
“並且拋棄舊有模式進行了革新,表明他們在技術方面又邁進了一大步。”
核聚變實驗室的辦公室裡,看著手中的這份檔案,吳罡也不禁歎服。
他不是覺得對方有多先進,而是驚歎於人家的速度和效率。
畢竟像華夏這樣的大國想要建起一座空間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從計劃實施到現在已經有很長時間,期間花費了大量的資源。
目前雖然取得了成績,但只有這一座站,並非領先地位。
相較之下,老鷹國在空間站領域經驗豐富,這點毋庸置疑。
如今他們最新建造的空間站外形奇特,並且內部設施也非常全面。
尤其是那個能讓空氣維持一定壓力的裝置,讓人眼前一亮。
這意味著宇航員們不再處於零重力狀態,而是擁有類似於地球上的引力體驗。
儘管當前只能達到地表大氣壓力的一半,但也足夠驚人了。
聽到這裡,孫書宏輕輕嘆息:“這樣的技術確實厲害。”
事實上當今世界除了老鷹國外幾乎沒有其他國家掌握類似的系統。
這一點讓兩國差距明顯擴大。
“百分之五十的大氣壓嗎?這就意味著一個體重一百公斤的人在這裡會變成五十公斤。”吳罡點頭道,儘管他自己也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但卻離不開智慧助手的幫助。
反觀對方完全憑藉自身的努力實現了這一點,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面對這樣的情勢,壓力巨大。
畢竟所有優質軌道已經被別人佔據。
對於後續發射工作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無奈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老鷹國的速度遠超預期。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火星殖民基地也如期竣工。
但因為考慮到競爭因素,吳罡並未立刻啟程。
因為在接下來短短兩個月內,老鷹國又連續傳送了幾次大規模任務。
每月都有新的進展。
每一次都會出動多個運載工具確保順利交付零部件並在目標位置完成組裝工作。
這展示了極其高效的組織能力。
每一次活動涉及多達數十次發射活動,精確度要求非常高。
由此可以想象對方的整體技術水平已超出想象範圍。
檢視完相關報告,吳罡深感震驚。
火箭每次使用都要付出高昂成本,基本上不能二次利用。
然而對方卻能輕而易舉地實現多箭齊發。
其實對於老鷹國某些企業背後的故事,吳罡也有一些瞭解...
這家公司似乎打算讓火箭能夠重複使用。
不過當時吳罡他們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因為大家都不覺得對方真能做到,這太不現實了。
但現在根據他掌握的資訊,對方好像真的研究成功了。
而且還已經實際應用了。
據說對方的火箭發射可以節省九成的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連吳罡也不認為火箭能回收利用。
吳罡的想法是,要打造壽命更長的火箭,就得用高階的新材料。
比如鋁鐵礦組合的暗合金。
只有這樣的材料才能延長飛行器的壽命。
但是根據資料顯示,對方使用的卻是最普通的原材料,甚至只是加厚的不鏽鋼。
這種外殼怎麼可能撐得起龐大的火箭運輸呢?如果不是有這份權威檔案,吳罡還真不敢相信老鷹竟然真的做到了。
“剛得知這訊息的時候,我們也很驚訝,可事實就是如此,對方的技術確實很強。”
“現在他們有了火箭回收技術,只需要少量燃料就可以繼續運送其他物資上天。”
“他們的太空站也很快就會建成了。”
孫書宏嘆了口氣。
儘管夏國擁有超級無線網路和可控核聚變這樣的技術,還在努力探索外太空,本以為可以超越老鷹,但看來沒那麼容易。
老鷹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比預想中的更強。
其實吳罡也知道老鷹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不僅僅是因為國家航天局的強大,還因為他們善於利用國內的私人企業。
要知道,全世界只有老鷹有這樣的航天私企。
這裡是人才的聚集地。
老鷹聚集的人才數量最多。
“我們現在科技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