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那是下一步計劃(第1/2 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嘗試著減少氫化非晶矽中的自由鍵反應速度,希望同時提高效率並增加永續性。
利用腦內的創造模式分析發現了一個解決方案:透過改變部分構造來穩定這些鍵的狀態。
這樣一來,不僅能讓光電轉化率提升近三成,還不至於頻繁更換面板了。
既然材料問題已初步解決,接下來就該想著怎麼進一步提升光電轉換效率了。
簡單來說,就是加強光子轉化為電子的過程以提供更多電流輸出。
隨後他製作了一種專門用來從火星上提取甲烷氣體的裝置,一頭放置在火山口中,專門收集甲烷;另一頭則連結至經過改進後的太陽能面板陣列。
這樣太陽能產生的電力不僅可以供自身執行,還可以支援其他設施如大氣調節系統,甚至減輕核電站的負擔。
這時,他有了個新發現:每次發電完畢都會留下一些水分解後剩餘的液體。
叫來一直幫忙打理太陽能系統的孫書宏一問才得知這是迴圈用水的部分產物。
“這些電解水正好含有氧氣和氫氣啊!”
吳罡瞬間意識到這點意味著什麼——如果將這些水分離,就能從中分離獲得所需的氧氣資源,進而解決移民生活必需的呼吸環境構建難題。
想到這兒,他立刻吩咐孫書宏將這批水分送來實驗驗證。
確認成功提取氧氣之後,下一步便是計劃在此建立小型生態圈開始試種植物。
只要能順利實現種植,未來基地不僅不再受氣壓、水源乃至氧氣限制,甚至還能逐步過渡至自我供給狀態,前景光明。
心情大好之餘,他也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最佳化碳纖維合成技術……然而這種方法必須維持在1000攝氏度以上高溫條件下操作。
這種碳纖維與吳罡之前研究的那種差別很大。
這種新型別的碳纖維是透過甲烷和氫在氣相生長過程中製成的。
沒有之前那種瀝青碳纖維那種刺鼻的味道。
而且也不如之前那種碳纖維的延展性好。
這一切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區別。
如今,吳罡研發出的這種新生長碳纖維在結構上要比之前的產品更堅固些。
因此,他只能把不連續的、短小的碳纖維連線起來。
即便是想把它們拉長,也只能達到60厘米左右。
不過這已經足夠用了,每種材料都有它適合的應用場合。
經過吳罡的研究,他發現這類碳纖維內部更易於轉變成石墨狀態。
其力學表現也優於之前的型別。
並且更容易形成具有某些層狀或其他形式的新種類碳纖維。
如果將這些碳纖維與特定金屬材料結合使用的話,可以大幅增強導電能力而不增加重量。
這樣一來,就可以利用此碳纖維製造出效能更強的線路板。
從而替換掉原先航母上那些又重又不便的電纜系統。
這樣的創新能夠顯著減輕航母執行所需的能量消耗。
當他們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後,發射更多更大體積的航空母艦成為了可能。
即便如此操作下船體變得更大,但重量卻有所減輕,這意味著距離打造環保型航母的目標又近了一些。
既然所有必要的裝置都已經完成,下一步吳罡打算回到艦上去繼續試驗自己以前做的碳纖維加固鋼板專案。
原本孫書宏建議試試看是否可直接採用新型碳纖維材料到航母上。
但吳罡認為這並不合適。
因為新研製出來的碳纖維是以斷片方式存在的,並不能構成完整的構件。
而舊版本則可以根據需要覆蓋更大的面積。
從成本來看,後者顯然更低廉且實用價值更高。
得知吳罡歸來後,楚老顯得有些焦慮。
過去幾天裡他一直等著對方的訊息,就怕他什麼時候提出要用實際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新成果。
然而躲避不是辦法,吳罡還是決定要實施一次外壁碰撞測試。
“你真準備用一艘飛船去撞自家的航母?”
楚老聽了這話火冒三丈地拿起電腦想砸向吳罡,卻被靈活躲開。
而且吳罡還開玩笑說:“您要是把我的東西弄壞了,可是找不到人維修的哦!”
最終,楚老還是勉強壓住怒氣放下手中的裝置。
考慮到砸壞物品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