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五十七號庇護所(第1/2 頁)
說是營地,其實林浩是按照永備工事的標準來建造的,圖紙自然出自四號避難所。這裡地理位置好,就在庇護所駛出山區必經之路的一處丘陵上,營地後面就是通往鐵路中轉站的國道。站在丘陵上望去,周圍地勢開闊,不管是屍群還是變異動物都沒有躲藏隱蔽的位置。
戰壕掘進機沿著丘陵挖出了三道戰壕,幾十輛挖掘機還在不斷在外圍製造大坑。挖出的土方按比例新增水和速幹水泥,就成了營地圍牆的基本建築材料。
挖出的大坑最淺的都有五六米深,分佈沒有規律而言,配合大量的地雷和鐵絲網就成了阻礙屍群的第一個障礙。兩個大坑之間的通道狹窄,兩挺重機槍就可以覆蓋。屍群想透過大坑群,要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透過之後,就是三道戰壕。中間的200米距離,還是層層疊疊的各式地雷。而第一道戰壕,被墊高出地面十五米!那裡只有少量士兵駐守,更多的是各種自動武器站,在林浩的指導下,還部署了十幾架火焰噴射器。活屍怕火,那些新型活屍更怕。
三道戰壕建設在被逐級墊高的斜坡上,屍群爬到營地的高牆下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這還是第一期工程,林浩的未來規劃是從這裡直到鐵路中轉站在修建兩處同樣規格的營地。互相間隔20公里,每個營地可以容納3000人,平時駐守1000人,只需要大口徑迫擊炮彈就可以互相支援。
劉德昌帶著庇護所碩果僅存的一個營在外面清掃小型屍群,這些工作就落在了普通倖存者的身上。藉助大量車輛和工程外骨骼裝甲的幫助下,雖然工程量很大,也還在能夠承受範圍內。
朱秘書和其他留守派出乎意料的沒有反對,朱秘書私下也和林浩他們談過,他們把炸塌山體做縮頭烏龜的的想法作為最後手段,而是會盡量留守這些外圍營地,保持交通和外界溝通的順暢。
在朱秘書絮絮叨叨的講述中,林浩瞭解了b頭市的情況。b頭市市長是名老兵,據說還是個團長,臺海之戰時就在半島上和燈塔軍鏖戰,是個真正見過血的猛人。大爆發時,整個市委的所有領導人和來營救的武警戰士堅守一處快速橋,保住了群眾衝出市區的通道。
朱秘書永遠無法忘記老市長那頭白髮和滿是血汙的臉,他在吶喊,他在射擊,他用刺刀用槍托拼殺。最後的一幕,是老市長張開雙臂擋住了幾名感染者,雙足發力推著感染者用頭撞向感染者用自己的牙齒咬住感染者的喉嚨。那些感染者在他的身上拼命的撕咬抓撓,但老市長依然在用力推著它們,讓它們遠離撤離的卡車。
陰差陽錯之下,朱秘書被幾名戰士拽上了卡車,他活下來了,而且幸運的沒有被抓傷咬傷。同樣被救出的幾名市委領導層,有的死於病毒爆發,有的死於基礎病過度驚嚇和體力透支。
作為碩果僅存的民政最高官員,他只能被動的接受庇護所的所有民政工作。大爆發前,他不過是市長的三名秘書之一,他可以很好的執行命令,但不擅長做出決斷,他的才能無法在如今的環境和重壓下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加上日常工作的力不從心,朱秘書的精神狀態已經接近崩潰。林浩小隊的到來帶來了希望,也帶來了更可怕的資訊。
病毒爆發後直到核彈落下之前,總的大環境還是好的。在b頭市的兩處庇護所收納了幾十萬倖存者。地理位置特殊的b頭市附近有好幾處戰備倉庫,儲備的軍備足夠武裝上百萬人並且讓他們吃飽喝足。
儘管在市內撤離倖存者時損失了大量軍民主官,但秦嶺指揮部的指揮鏈沒有斷開,在高層的指導和命令下,武裝倖存者,訓練他們,整個庇護所的秩序很快就穩定下來,幾個月的時間兩處庇護所就組建了兩個滿編合成旅。
完成建制後,這兩個旅主動出擊,清理了不少市郊的屍群和變異生物,甚至收復了一小塊工業區。但核彈落下後,一切都變了。
按照秦嶺指揮部的命令,當時這兩個旅的主力正在向東運動,試圖打通和東三省的公路交通。核打擊後,所有的聯絡都中斷了,沒人知道他們的情況如何。哪怕沒有受到核彈的直接打擊,這些部隊也沒有攜帶任何三防裝備和抗輻射藥劑,他們的倖存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庇護所不是沒有想過去接應他們,但兩支偵查小隊都如石沉大海般後,劉德昌就再也不敢徒費兵力了。
林浩能夠理解朱秘書,他是被嚇壞了,被自己帶來的那些壞訊息嚇壞了。全球核打擊,無處不在的核輻射,被改進型病毒強化的活屍和變異生物群,瀕臨崩潰的藍星生物圈,這些只會出現在九流小說裡的末日情節就擺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