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朱元璋的安排(第1/2 頁)
“咱這一輩子,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咱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能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
“只要咱大明能繁榮昌盛,百姓能安居樂業,哪怕後世對咱有諸多誤解,把咱描繪成什麼樣子,又有何妨呢?咱心裡清楚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這就夠了。”
“你們說得對,咱不能因為這些流言就亂了分寸,反倒耽誤了正事兒。”
“當下,咱大明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還有許多大事等著咱們去做呢。”
朱元璋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猛然看向徐達,“天德,昨日回去後,咱讓你想的,關於軍校的章程,想的如何了?”
“咱大明想要長治久安,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能力強的軍隊必不可少,而這軍校就是培養優秀將士的搖籃,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徐達立刻挺直腰桿,雙手抱拳,道:“陛下,末將回去後,幾乎徹夜未眠,一直在思索軍校章程之事……”
就這樣,去現代學習過的幾人一直圍繞著大明現有的政策,以及對後續的發展表達了諸多建議,方方面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時間在這熱烈的討論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直到酉時末(19點),天色已然暗下來,大殿內的光線也變得昏暗起來。
朱元璋揉揉有些酸澀的眼睛,略帶疲憊,道:“今日就先到這裡吧,孃的,沒電燈,咱真是有些不習慣了。”
“父皇,要不先把發電機用上?有了電,就能把電燈點亮,咱們也能繼續商討事兒,或者您也能看看書啥的,不至於在這昏暗裡費眼呀。”朱標見狀,趕忙說道。
朱元璋微微擺擺手,一臉無奈:“不必了,小李他們現在還買不下大量的汽油,咱們目前又產不出那玩意兒,可得先省著點用,還是先湊合著吧。”
“咱打算這幾日,舉辦一場家宴,之後,再和武將勳貴、文臣們,分批好好聚聚。”
劉伯溫一聽這話,下意識就想著迴避,趕忙欠身行禮,道:“陛下,若無它事,臣等就先告退了。”
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說道:“你個老東西,咱們都是去現代學習過的人,有啥事,你們是不知道的?咋還想著躲著咱呢。”
朱元璋心裡明白劉伯溫的顧慮,可還是覺得他這舉動有些見外了,畢竟大家一起經歷了那麼多,沒什麼好避諱的。
徐達在一旁看著劉伯溫那窘迫的樣子,忍不住打趣道:“劉同學,學習的時候,可是你學的最認真,我可看到了,你做的筆記足足裝了倆個行李箱呢,哈哈。”
眾人聽了,也都跟著笑了起來,一時間,屋內忍不住鬨堂大笑,原本那稍顯嚴肅的氛圍一下子變得輕鬆愉悅了許多。
劉伯溫的老臉微微一紅,被眾人笑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無奈地苦笑道:“徐將軍,你就別拿老夫打趣了。”
“陛下,臣並非想躲著,只是覺得……”
“哎,就是下意識想著迴避,畢竟陛下或許會對太子殿下說些家事,以及陛下後續對武將文臣們的安排,臣在場怕是不合適。”
劉伯溫趕忙解釋著,試圖讓朱元璋理解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笑著擺擺手:“伯溫,你這是哪裡話。”
“你的才能和見識,咱心裡清楚得很。”
“後續的幾次宴會,你們幾個都要來,有你們在一旁的輔助,咱在宴會上的一些安排,才能更順利地施行下去。”
劉伯溫,徐達,宋濂三人聽朱元璋這麼說,恭敬一禮,齊聲道:“臣等遵旨,定當竭盡所能,為陛下分憂。”
朱元璋目光平和,滿含期許地依次看向他們,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接著說道。
“天德,回去後你再好好尋思尋思軍校的事。”
“這第一批學員,不能僅僅侷限於勳貴子弟。勳貴子弟固然有其優勢,但衛所中也藏龍臥虎,要在各個衛所中挑選些真正有能力、有潛力的人才。”
“同時,民間也不乏可塑之才,從民間選拔一部分學員,能讓軍校注入更多新鮮血液。至於戶籍問題,一概不必顧慮,不論他們來自何處,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成為軍校的一員。”
徐達立刻抱拳,應道:“陛下放心,末將回去後定會仔細斟酌,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選拔方案。”
朱元璋微微頷首,繼而將目光轉向劉伯溫,神色變得格外凝重,緩緩說道。
“伯溫,你回去後,也要好好謀劃一下銀行的事宜。”
“以後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