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仙人(1)(第2/2 頁)
有覓食的山雞和野兔,不遠處還有一隻山羊。
他們款待了我,請我坐下來喝茶,那種苦澀的山茶,茶香濃郁,很解渴。我看到他們用石灶石鍋煮茶,那個茶水呀,儘管苦澀,但是我再也沒有喝過那麼解渴的茶水。
我和他們聊了些什麼呢?
那個男人陪我聊了一會兒,讓我驚訝的是,這位男人告訴我,他曾經跟堯帝的爺爺在一個村子住過,他比堯帝的爺爺還要長一輩。
他每年會下山一次,也只是用山裡的草藥到附近農村的集市上交換一些鹽巴之類。
我腦子裡算了一下,他已經200來歲了。可是看上去,也只有50歲的樣子。
我向他請教長壽之道。
從他的長壽來看,他算是仙人了。
他已經先後娶了6任妻子了,都是先他老死的。他指給我看遠處山坡上埋葬那幾個妻子的墳包。他說,娶個妻子主要是有個伴,可是這些妻子不能做到像他這樣無牽無掛、無憂無愁,因此這些妻子們最終還是不能放下各種身心負擔,幾個妻子中最長壽的也只是活到了90多歲。
那麼,他是有怎樣的長壽之道呢?
據他說,在他還是村裡的一個年輕人時,他留宿了一位過路老者,那位老者在他家吃住了一段時間,臨走時給他講了長壽之道。
老者說,人是可以超越一般的壽限的,關鍵是要遵循長壽之道。這個長壽之道主要是三句話,三句話是:
善行在我,而賜福在天;
清靜在我,而延壽在天;
有常有節,而康樂在天。
我當時的理解是——
善行,就是自食其力,自利利他,善待一切。
清靜,就是放下一切擔憂,超然於萬物。
有常有節,就是自身的一切行為,都沒有超過自己能力和身體正常機能。
需要補充的是,真要做到清靜、做到安心做事、做到有常有節,根本的存心是要信服世間的根本的“存在和執行法則”。
這也是我從這位山裡仙人言行中,感受到的天人合一的質樸之情。
這位200歲的仙人,在我面前就像一塊璞玉、一泓山泉、一座山峰,渾然融入山林和花香。
我後來又派人來慰問這位仙人,但是沒有再找到他們。
這確實是一位得道的仙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