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首戰前夕,隱患(第1/2 頁)
崇禎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晚,清軍進入五臺山地區,崇禎也跨過了清水河進入了五臺山,傍晚時分大軍至五臺縣就地紮營休息。
六月二十七日清晨,大軍集結根據昨日斥候得來的情報繼續前進,當大軍進入五臺縣地域高洪口鄉時。
撒出去的斥候已經有不少與清軍的斥候碰在了一起,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損失,但總體來說還是明軍這邊落入了下風。
雙方最終默契的往靈境鄉及耿鎮鎮的交界處而去,當雙方還距離十餘里左右之時。
明軍這邊,崇禎召來李定國及周遇吉二人,任命李定國為主將,周遇到吉為副將。
周遇吉倒是沒什麼直接領命,而李定國在聽到崇禎任命後則是一臉詫異之色。
在剛歸順那會兒,皇帝任他為真定總兵,這是何等的信任,要知道真定府算是京師的門戶之一,也是拱衛京師的力量之一。
當然也有言語說是因為陛下忌憚但他手中的兵馬,才以此表示信任想要安撫他。
等到日後大明安定之後,再秋後算賬什麼的,對於這些話他自然是不相信的。
當然,若是非要以陰謀論來看待這些,自然可以強行聯絡到一起,可若真是如此。
剛開始就可以把他的兵馬拿走,或者將他調至其他偏遠的地方駐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雖如此,但在他看來這真定總兵也是他的盡頭,不過他仍然願意為守護這個帝國而戰。
然而沒多久清軍入關了,皇帝召集各路兵馬準備以雷霆之勢將這支清軍剿滅。
這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但這也十分危險,他手下的將領以及當年的兄弟如今的副將劉文秀、艾能奇二人皆說皇帝準備要藉此秋後算賬了。
此次前去必然是成為炮灰,藉由清軍的手削弱他們,面對手下不斷的說辭李定國也有些相信了。
但他並不打算違令,這種想法一直持續到皇帝傳喚他的那一刻。
當他聽到皇帝的任命時,他知道他錯了,錯的太離譜了,任他為主將並且將京營都交給了他指揮。
這是何等的信任,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的意思了,從此刻起,他願意為這個帝國,為眼前的這位帝王死戰到底。
李定國的神情全都被崇禎收入了眼底,而且自他們歸順之後,所有的一舉一動以及那些流言蜚語,透過錦衣衛崇禎都一一知曉。
當然,此舉也並不只是為了收買人心,他這也是為了儘快讓李定國成長起來。
畢竟一把再好的寶劍,若是沒有經過烈火的淬鍊,終究只是一塊不起眼的鐵錠罷了。
歷史上的李定國,也是經過一場場的戰鬥,最終才成長為那個威名赫赫的兩蹶名王。
趁此情形崇禎趁熱打鐵道:“朕其實在你未歸順朝廷之時就注意到你了,而在之後朕也與張獻忠多次討論過你。
朕覺得你有將帥之才,希望你能成為史書中記載的名將一般,但朕能做的只是為你搭建一個戲臺。
隨後讓你登上高臺,至於怎麼唱那就看你自己的了。”
聽此李定國當即抱拳行禮,神色肅穆道:“末將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崇禎微微點頭:“好了,兩支兵馬都交給你了,朕只有一個要求,打一個漂亮仗,給朕剿滅這支清軍。”
“遵命!”
隨後崇禎率領兩萬精銳騎兵作為護衛,選擇了一處地勢較高的小山豎起了龍旗坐鎮於此,同時也是為了能夠看清整個戰場。
在看清軍這邊,多爾袞與豪格商議了一番後,決定留下一萬漢兒軍看守抓來的那些漢人,剩餘人馬繼續前進。
兩軍最終於一個名叫陽灣的村鎮附近相撞,兩軍相隔三百米各自列陣。
在李定國的命令下,京營被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六萬人被分為兩個方陣立於最前方。
剩餘五萬人列成橫向的長方形陣形列於方陣的後面,整個京營為中軍,而他本部兵馬分為兩個部分。
列為堅形的長方形陣形,放置於京營的兩側護衛中軍,他如此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是他第一次與清軍對陣,對其作戰方式以及戰力都不瞭解,但自他歸順朝廷之後,從身邊的那些人瞭解到了一個資訊,強,非常強。
這讓他不得不謹慎,對於自家兵馬有幾分實力他是十分清楚的,京營的戰鬥力他有幸見過。
另外從此次長途行軍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支精銳,面對一支不瞭解的敵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