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徵遼(第2/2 頁)
復遼東一共有三路大軍,一路由京營的十萬禁軍以及高傑的八萬宣府軍。
外加上左夢庚駐守於大同的十萬人馬,最後還有駐守于山海關的吳三桂其麾下的兩萬關寧鐵騎。
共三十萬人馬出山海關,此軍算是主力,楊永明便統領此軍,而太子自然跟著楊永明也在此軍中。
第二路則是從朝鮮皮島出發,捅建虜的屁股,這第二路人馬自然是由祖大壽和李過共同組成。
祖大壽為主將,李過暫為副將。
第三路則是走海路,由孫傳庭的秦軍,黃德功的山東軍,以及李定國的真定軍所組成,共三十餘萬人馬。
,!
第二天,各種兵馬糧草調動的命令以及聖旨從京師發往各地。
福建,鄭芝龍在得到聖旨後便立即與幾位兄弟開始調動船隻做好準備,等命令到了後便立即前往指定地方。
另一邊皮島上的李過,以及鎮守朝鮮的祖大壽也接到了聖旨,二人接到聖之後的反應各不一。
李過這邊常年都是處於隨時出動的狀態,因此無需準備什麼,只要等到最後的命令一到隊伍便可直接開拔。
而祖大壽這邊則沒有李過那般輕鬆了,聖旨中說了,他著一路人馬的糧草儘可能自行準備。
對此祖大壽倒沒什麼意義,他的人馬雖然多,但是由整個朝鮮供養完全綽綽有餘,更何況上面也說了,如若實在不夠,也可以向朝廷討要。
但他覺得完全沒必要,要知道除了最開始那一段時間,糧草是由朝廷供應的,但在之後他完全是自給自足。
想到這裡祖大壽感嘆了一聲,當年與他一同來朝鮮的馬文才確實厲害,這馬文才便是朝廷派來專門管理民生政事之人。
這兩年來,在馬文才的治理下,再加上朝廷的幫助,如今朝鮮大部分地區已經恢復的非常不錯了。
也正是因此,如今的朝鮮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人心歸附,當年祖大壽所擔心的反叛之類的事情從來沒有過。
從這些可以看出馬文才的手段之厲害,祖大壽感嘆一番後便立即去找馬文才告知此事。
見到馬文才後將事情告知,馬文才也確確表示此事交給他。
祖大壽見此也完全放下了心,便前往軍營,召集將官商議大軍之事。
當初崇禎等人覺得,朝鮮雖然人心可向,但是肯定還是會有一些有野心的人。
而且地方畢竟是有點大,再加上要防備建虜,人太少了肯定不行,因此最終決定。
由其自行招募五萬人,朝廷再從南方各地抽調十萬人馬交付於他,共十五萬人馬。
而且允許他到達朝鮮後,在當地再招人馬,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當地所招募的兵馬,他全部交與金福來管理。
加上金福來原本的人馬,如今他共有5萬人馬,也就是如今朝鮮所能全部調動的兵馬是20萬。
但祖大壽不可能全部抽調走,畢竟朝鮮不能完全沒人鎮守,與眾將商議一番後。
最終決定留守5萬人馬,據他所知,皮島那邊大概有四五萬人馬,而且基本上全是精銳。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楊永明讓李連駐守皮島重組東江鎮時,除了李過原本的人馬之外。
楊永明從京營中抽調了一萬精銳給他,然後又從吳三桂的寧鐵騎中也抽調了1萬騎兵給他。
如此可不基本上都是精銳嗎,如此一來他這一路人馬也有20萬,祝大壽默默點了點頭。
接下來他只要做好最後的調整準備,然後等待命令就行了。
而那些沒有接到出征遼東命令的地方也有著自己的事,比如榆林衛的尤世威。
他所要做的便是率領榆林衛,以及已經歸屬大明的蒙古部落的人馬,監視牽制其餘蒙古部落。
以防他們會支援建虜,又或者趁著大明邊鎮空虛之時,進犯大明邊疆。
總之從這一刻起,大明這個戰爭機器時隔幾年,再一次緩緩全面運作了起來。
收復遼東之戰即將打響。
:()大明之拯救崇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