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收復遼東1(第1/2 頁)
當多爾袞他們決定學習當年努爾哈赤的戰略,集結精銳騎兵,對明軍各個擊破之後,便立即行動了起來。
首先自然是要調集各地騎兵於盛京集合,現如今整個遼東的兵馬也不過勉強只有八萬多不到九萬之數。
其中滿八旗佔了有一半多約4萬5千人左右,兩萬五千步卒,兩萬騎兵,其中一萬乃是索倫兵。
這索倫兵是由黑龍江地區的土著民族士兵組建而成的軍隊,而要知道這個時候的黑龍江這一塊可不比後世。
其環境十分惡劣,不過也正是因此才讓他們變得十分的兇猛善戰,正是因為他們的兇猛善戰,讓他們成為清朝的精銳和底牌。
在原歷史中,清朝到了中後期那些滿族人已經墮落的不成樣子了,早已沒了清初時的勇猛兇悍。
這個時候清朝所能拿出的最強戰力便是索倫兵了,同時也成了清朝最後的臉面。
不過由於個這些野生女真的人口太少,因此拉出一支1萬人的人馬已經是極限了。
在原歷史上,索倫兵出動最多一次也不過1萬人左右罷了。
也正是因為其人口稀少,因此清朝一般不到關鍵時候不會動用他們,畢竟損失了一個,也就損失了一個,很難進行補充。
而剩餘的4萬人馬,則是兩萬蒙古騎兵,和新編練的兩萬朝鮮八旗兵了。
而其中兩萬滿旗步卒則在遼東走廊無法調動,因此他如今所能調動的只有6萬左右的人馬。
其中騎兵有4萬人,只不過這些人馬,在此之前全部都分散在遼東各地駐守。
那1萬索倫兵不用說自然在北方,除此之外還有5000的蒙古輕騎,這騎此前一直在北面對抗沙俄的開拓團。
而剩餘的騎兵則被其分佈在遼東沿海和鴨綠江那邊佈防。
而現在自然是要將其全部都召集回來,至於北面也不能完全放任其不管,多爾袞他們商議了一番後最終決定。
派遣3000滿旗步卒前往黑龍江依靠城池地勢固守,沙俄開拓團的人馬其實並不多。
也不過一兩千餘人罷了,只不過騎騎兵太過兇猛,再加上他們每佔領一點地方便會修築大量稜堡。
因此才難以將其打敗,3000步卒雖然少,如果出擊和其正面對抗的話,恐怕都不是一合之敵。
但若只是根據地勢固守城池,不出的話還是可以的。
除了以上這些,多爾袞他們還決定將原本解散的漢八旗重新組建起來,好在當初將這些人解散後。
只是將這些人分配給盛京內的滿人作為包衣奴才,或者讓其在周邊進行耕種。
因此重新集結起來到也快,並不會花費太多時間,而這些人自然還是一如當初操作火器。
而這支隊伍也是交給如今還存活的三順王之一的,恭順王孔有德管理,另外那兩萬朝鮮兵也一同交給他,讓他訓練他們用火器。
畢竟其他的武器雖然缺,但是火器卻不缺,畢竟這些年來從明軍手上所繳獲的火器可不少。
不說其他的,光是當年在松錦之戰所繳獲的火炮就有3500餘門,其中紅衣大炮就有15門。
大將軍炮有兩百門,弗朗機炮有135門,其餘小型火炮更是若干。
由此可見,火器對於清朝來說並不算短缺,他們唯一缺的便是火藥和炮子了。
而火藥在當年多鐸殖民朝鮮後,將朝鮮的火藥拉來了遼東後也不算短缺,如今唯一缺的便是炮子了。
只不過雖然說這支軍隊歸孔有德統領,但實際上的領導調動權在濟爾哈朗手上。
另外,這支兵馬自然是要駐守在盛京的,只不過這樣一來,其餘的地方便沒有了絲毫的兵力進行防守。
因此多爾袞他們在商議了一番後下令,各地城池由城內最高官員,組織城內百姓自行抵抗防守。
而這,也是當下沒有辦法的最後的辦法了。
在做完這一切後,多爾袞便立即派出大量斥候,前去查探明國三路兵馬的實力,好決定到時候先打那一路。
時間很快來到了九月三日這一天,山海關這邊,在蒸汽火車日夜不停的運輸下,京營的將士於昨日下午時分便全員到達了山海關。
辰時(八點),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正式出兵山海關,高傑率其本部人馬為先鋒軍,為大軍開道。
一路上無人抵擋,進軍極其順利,而廣寧中後所及中右所內的建虜,一個照面便被盡數消滅。
由於此次並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