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李巖的擔憂(第1/2 頁)
當眾人興高采烈的時候,只有李巖強顏歡笑,心中的滋味難以言表。
即便如今早已經成了建制,可是整支隊伍從上至下流賊的習性絲毫沒有改變。
大家稱呼明軍依舊是官軍,這不就是變相承認自己是流賊了嗎,自己都如此了,那就更不用說別人了。
再者就是關於流民了,他是打心底裡反對將流民扔給官軍的,雖然這看上去確實是一步穩賺不賠的棋。
可是別忘了,既然已經成立建制打算開國立業了,這時候難道不應該籠絡民心嗎。
更何況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就更應該在百姓的心中樹立起己方光輝的形象,把自己打造成新的正統。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百姓扔給明軍,更何況此次還是那大明皇帝御駕親征,這,唉……。
哪怕這些官軍還是和以往一般,這不就是把十幾萬人扔進了火坑嗎?
但是當他得到訊息後著實是讓他出乎意料,雖然他知道此次崇禎帝御駕親征,官軍必不會如從前那般。
但他原本以為,此次雖有不同,但最多就是發放些糧食煮些稀粥,並且不會燒殺搶掠。
最多也就如此了,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這般,而且崇禎作為皇帝居然會給流民行禮道歉,這……
尤其是那崇禎帝還放出話,但凡被迫加入義軍,或是在官軍發起進攻之前脫離義軍的皆既往不咎。
這讓李若非常擔憂,尤其是再加上崇禎帝的那些許諾,如若是孫傳庭那些官軍所說。
百姓也許根本不會相信,但是由皇帝親口所說的就不一樣了。
李巖和李自成他們這些積年老賊不一樣,他的父親曾是朝廷命官,他自己曾經也是舉人。
他太明白皇帝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了,哪怕是如今這個情況。
只不過對於李自成等人來說,他們早就已經不在乎了,在劉宗敏、李過等人的眼中,闖王就是未來的皇帝。
至於現在的大明皇帝,呵呵,以如今義軍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過去式了。
至於說崇禎帝和明軍的行為會不會動搖他們義軍的軍心,或是叛逃,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些。
要知道,闖王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年的時間就發展的如此強大,就是因為流民是和他們一條心的。
包括之前義軍能夠輕鬆而快速的拿下洛陽甚至整個河南,就是因為這些人的理應外合。
可以說幾乎是每一個人都相信了闖王是天命所歸的,是未來的皇帝,如此又怎麼可能會有人叛逃闖王呢?
對於這些李巖則是看的更清楚,首先對於義軍的家底他心中是再清楚不過了。
如今的義軍除了老營之外,其中一大半都是被裹挾的青壯,而且大部分都是河南人。
而這些人的家眷又全部都在洛陽城內,在官軍的手上,如此一來這些人又怎麼可能有心打仗?
至於說他們都願意跟著闖王,相信闖王的天命所歸,首先他們願意跟著闖王則是為了能有口吃的,為了給家人謀條活路。
至於說天命所歸,那些流民百姓有幾個人會真的在乎這東西?他們歌頌你願意相信你。
是因為你能讓他們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除非你現在真的坐了天下,當了皇帝,就像是大明一樣傳承了百來年。
否則就算你編的再真實,說的再天花亂墜也沒用,就像當皇帝和義軍的首領同時說話的時候。
人們更願意去相信皇帝,義軍在人們的眼中依然是流賊,官軍在人們的眼中依然是官軍。
那怕他們做的事和流賊一樣,有一天官軍開始好事兒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願意相信他們開始變好了。
當有一天義軍做了壞事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說,看,這就是他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現在這般,他們可以為了口吃的,為了活下去而跟著闖王反明,自然也能跟著大明剿‘賊’。
人,永遠都是善變的。
而事情的發展確實如李巖所擔心的一般,沒有多久,叛逃便發生了。
剛開始的時候,是一些剛加入義軍沒有多久人出現了叛逃,但是人數並沒有多少。
因此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再加上在以前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更沒有讓人放在心上了。
不過李自成這邊兒沒有重視,並不代表洛陽那邊也是如此,楊永明在得知有人從流賊那邊逃回來後,立刻讓人將其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