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洛陽城內問題(第1/2 頁)
楊永明清楚在原本的歷史中,秦軍重新佔領洛陽後,孫傳廷的謀士給他提出建議讓他穩紮穩打,不要急於前進。
最好以洛陽為根基,在此地修復城池招攬流民,開屯田以儲存糧草,如此一來進可攻,退可守。
等到時機成熟之後,便可一舉收復中原。
但由於朝廷催的急,再加上孫傳庭也畏懼皇命,因此不敢多做停留,但最主要的還是糧草問題。
據記載,朝廷從各地所調撥的糧草並沒有多少,反而各地的地方官全都催促不已。
說是因為為此戰籌集糧草不少人尤其是老者難以生活而自縊而死,運送糧草軍需的運夫也有不少淹死河中。
各地情況都十分緊急。
但是如今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以及限制,大軍糧草軍需充足,也不必擔心朝廷催促。
因此楊永明一度在想著是否能夠在拿下洛陽後緩緩圖之,他甚至將這一件事提了出來。
問了問孫傳庭、陳奇瑜以及兵部尚書張國維三人的意見,然而三人意見極度一致,紛紛表示反對。
並且三人的理由也相同,他們告訴楊永明,就算重新佔領了洛陽甚至是開封,那又能怎麼樣?
在河南戰場上甚至於整個北地,朝廷與流賊雙方的勢力並沒有發生什麼實際的改變。
如果按照他所想的來,這一仗恐怕沒有個一年兩載根本就打不完,而大軍尤其是京營又不可能一直在這。
等到他們一撤走李自成又會捲土重來,那麼他們花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所做的一切豈不都成了無用功?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根本沒有解決大明與流賊以及建虜兩線作戰的環境。
到時大明依舊是在兩頭疲於奔命罷了,而他們能為大明贏得一次喘息之機卻不代表能有第二次。
楊永明也明白這個道理,最終幾人決定要打,趁著此次糧草軍需充足,再加上此次絕無僅有的好機會。
一定要一戰而定,把主動權重新抓回手中。
孫傳庭幾人已經知道了建虜那邊的情況了,是由崇禎親口告知他們的,說是由當年廠衛留在那裡的線人刺探來的情報。
並且說楊永明進入草原就是在得知了這個情況之後,為了去查探這個情報是否真實。
又經過一天多時間行軍後,終於,經過斥候來報洛陽已在三十里開外了,楊永明當即讓全軍開始休整。
而他與孫傳庭幾人此時正在大帳中接收各地所發回來的訊息,這些人都是大軍還未出潼關,乃至京營還未出京師的時候從廠衛中派出去的精幹。
他們有些人在流賊中潛伏下來,而有些則是在各大城鎮中潛伏下來。
他們全權由楊永明負責,孫傳廷也只知道一小部分,崇禎都不是很清楚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根據線報所知,洛陽城中的情況確實如他們所設想的一般,李自成原本駐守洛陽的人馬早已退去。
只要大軍過去便能佔領,但是城內仍然有老弱病殘等十餘萬人,而且由於李自成堅壁清野。
此時的城內早就沒有了一粒糧食。
眾人看著這個情況一陣頭疼,佔領城池很容易,但是如何安頓裡面的人卻是一個大問題。
畢竟那可是十幾萬張嘴,而且不是在鄉野所遇到的散亂流民,眾人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放糧。
而後眾人又去找崇禎說明情況,崇禎聽完後自然並無意義,但還是有些擔憂的說道:“可是如此一來,難道……”
楊永明知道他擔憂的是什麼,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這和我們之前所討論的並不一樣。
首先,就算我們給那些村莊以及散亂的流民發放糧食,他們依然活不了多久。
因為只要我們一走,他們就會為了那些糧食玩命,而到時那些老弱病殘依然活不了。
其次,您見過哪家軍隊明明缺糧還會給村莊流民發糧的嗎?說一句不好聽的,這不就是自找不痛快嗎。
而像洛陽這種重鎮大城則不一樣,其中人口十幾萬,若是真的不管不顧一旦發生暴亂,其後果不堪設想。
總不能我們入河南的第一戰就是鎮壓百姓,屠殺平民吧,因此我們只能發放糧食以穩定人心。
而且我們都談論好了,此次放糧就由陛下親自主持,如此一來既能收復民心,又能為陛下增加聲望。
同時以這件事向外地傳出訊息,哪怕朝廷艱難如此依舊沒有放棄他們,讓朝廷與流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