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明之拯救崇禎 > 第三十章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第三十章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應元自任守北門。

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

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

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上將五死四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

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

江陰在堅守的同時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

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

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沒。

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

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城中老者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藥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

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

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紮營在十方庵。

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降。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去。

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

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

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安。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

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

貝勒博洛平定松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於是打了他一頓板子。

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則破矣。”

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綵限三日破城。

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禦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

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髮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

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髮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髮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降。

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於是重新勸降,稱只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面,只殺斬首事者數人。

其餘一概不論,即使不剃髮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只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麼殺我!”議不決而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快穿之年代旅行記末世追妻攻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