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第2/3 頁)
,應元自任守北門。
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
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紳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
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十一日,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上將五死四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
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
江陰在堅守的同時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
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
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沒。
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
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閻應元利用清軍勸降之機,派城中老者以奉送降禮為名,暗攜火藥進入清軍營帳,炸死清軍官兵兩千餘人。
十七日夜,閻應元挑選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
及他營來救,應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後劉良佐再次後撤紮營在十方庵。
十八日,劉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侶向城跪泣陳說利害,勸江陰軍民早降。城中皆願以死報國要他速去。
十九日,劉良佐策馬來到城下勸應元道:“弘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轉禍為福爵位豈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
閻應元從容道:“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
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
良佐慚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諭相示,勸江陰士民接受招安。應元怒道:“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一聲梆響,火箭齊發,良佐連跨三四馬逸去,嘆息道:“江陰人沒救了!”
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攻城。
貝勒博洛平定松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為劉良佐曾任明朝伯爵手握重兵,卻連一個江陰縣城也攻不下來無能至極,於是打了他一頓板子。
他登山而望,巡視江陰城防後,對手下講:“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則破矣。”
他命人綁縛降將黃蜚、吳之葵到城下,命令他們做書勸降,應元叱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鎮救兵,以竹籠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紅掛綵限三日破城。
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禦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
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髮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
閻應元見城防吃緊,遍取民間亂髮投城下誘敵,清兵驚喜報告劉良佐,良佐道:“還不能相信,去觀察一下守城的人剃髮了嗎?”清兵察探後,方知是詐降。
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於是重新勸降,稱只要拔去大明中興的旗號,四門懸掛大清旗號四面,只殺斬首事者數人。
其餘一概不論,即使不剃髮也會撤兵,閻應元看出博洛的緩兵之計,遂道:“只斬我一人?我沒有罪憑什麼殺我!”議不決而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