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賢研發軸承和大炮(第1/3 頁)
在那個以傳統工藝為主導的古代世界裡,一切都彷彿遵循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既定模式緩慢發展著,然而李賢,卻猶如一顆劃破夜空的流星,以其有著超前眼光和創新思維,在這片略顯守舊的天地裡,閃耀著別樣的光芒。他一直對當時所使用的軸承狀況感到深深的不滿,而這份不滿,也促使他不斷去探尋改進之道,試圖為這個古老的世界帶來一些新的變革。
彼時,市面上常見的軸承,實在是難以讓人滿意,它們要麼是用陶盤製作而成,要麼便是取材於那隨處可見的榆木疙瘩。先說這陶盤製作的軸承吧,那可也是經過能工巧匠們一番精心雕琢的。陶土在匠人們的巧手之下,先是被塑形,經過反覆地拿捏、修整,使其具備了大致的軸承模樣,而後再送入窯中,經過高溫的燒製,最終呈現出一定的規整形狀。可即便有著這般用心的製作過程,它天生就有著致命的弱點——易碎。
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哪怕只是稍微受到一些外力的撞擊,比如馬車不小心碾過一塊稍大些的石子,又或者是長時間處於較為顛簸的運轉狀態下,像是行走在那佈滿車轍印、坑窪不平的道路上,車輪下的陶盤軸承便極易出現裂痕。起初,那裂痕或許只是如髮絲般細微,可隨著車輪的持續轉動,震動不斷加劇,那裂痕便會迅速蔓延開來,進而破碎開來。就好比商隊運輸物資的馬車,正悠然地行進在道路上,突然就會從車輪處傳來“咔嚓”一聲脆響,那聲音在寂靜的路途上顯得格外刺耳,緊接著,整個車輪的轉動便會變得卡頓,原本順暢的前行節奏瞬間被打亂,甚至直接無法繼續前行。
這時,商隊的人們便只能無奈地停下,圍著那出故障的馬車,眉頭緊皺,滿臉無奈。車伕們趕忙檢視情況,發現是陶盤軸承碎了,便只能唉聲嘆氣地從車上取下備用的軸承進行更換,可這一換,往往就得花費不少時間,還得好幾個人一起動手,又是拆卸車輪,又是清理殘渣,忙得不可開交。而且,這還不算完,若是備用的軸承也用完了,那還得派人去附近的城鎮尋找新的軸承,一來二去,物資運輸的效率可就大打折扣了,原本計劃好的行程也被耽擱,後續還可能影響到各方的物資供應,著實讓人頭疼不已。
而那用榆木疙瘩製作的軸承呢,雖說有著取材方便、成本相對較低的優點,畢竟榆木在山林中隨處可見,只需稍加砍伐、加工,就能製作成軸承的雛形。可它帶來的隱患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當馬車行經山路下坡路段時,情況就變得十分危急了。
要知道,下山的時候,由於地勢的落差,車輪的轉速會急劇加快,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一般,越來越快,而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也會愈發劇烈。榆木疙瘩本就質地較為乾燥,長時間處於這樣高溫摩擦的環境中,就如同在乾燥的柴堆旁不停地摩擦起火一般,很容易就會冒出火星。起初,或許只是星星點點的火星閃爍,可隨著車輪的持續轉動,那火星便會越來越多,不消片刻,就能燃起小火苗,進而燃燒起來。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火勢往往會迅速蔓延,那熊熊烈火先是包裹住車輪,接著就會朝著車上的物資席捲而去,眨眼間,整個馬車連帶車上的物資都可能付之一炬,化為一堆焦炭。而且,那燃燒的馬車若是處在山林之中,還可能引發山林大火,危及到周邊的人和物,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每次聽聞這樣的訊息,李賢都會皺緊眉頭,心中越發急切地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他深知,若不解決軸承的問題,諸多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嚴重的掣肘。
好在天遂人願,王元寶負責的那幾座鐵礦的開採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隨著大量優質鐵礦石被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那一堆堆黑褐色的鐵礦石,彷彿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藏,在陽光下閃爍著獨特的金屬光澤,也讓李賢看到了改進軸承的希望之光,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燈一般,他因此加速了自己研究軸承的進度,滿心期待著能借此打破現有軸承的侷限,創造出更實用、更耐用的軸承來。
那段日子裡,李賢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項研究之中。他整日裡把自己關在工坊裡,那工坊中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圖紙、模型,有的圖紙已經被他翻看得邊角都起了褶皺,上面佈滿了他做的各種標記和批註;那些模型也被他拿在手中反覆端詳,仔細琢磨著其中的結構和原理。他的腦海中不斷回想著曾經所瞭解過的那些機械原理,那些來自現代世界的知識,如同幻燈片一般在他的腦海中不斷閃過,他試圖從中找到靈感,突破現有的侷限,打造出一款符合自己期望的軸承。
他深知,要想製作出理想中的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