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拜訪(第1/2 頁)
對江南地區的千萬百姓、特別是數十萬手工業者來說,重開海貿絕對是一個大利好。
不過對於官場中人來說,這還算不上什麼大事,還有一條訊息更能吸引官場中人的目光,不過當時趙鴻義正忙著處理報社的事務,沒留意到這個訊息。
就在十多天前,應天巡撫蔣大人提前結束任期回京述職了。
本來蔣巡撫的任期還有一年才結束,按理來說不應該這麼早回京述職的。在訊息不夠靈通的人看來,這的確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對於趙鴻義來說,正好印證了之前他得到的訊息。
在年初上京會試之時,趙鴻義曾與蘇惟鈞前去拜訪嚴伯毅的弟弟、督察院山東道掌道御史嚴叔毅。
當時嚴叔毅曾告訴二人,海貿重開牽扯到應天巡撫的去留,而這背後是朝中兩位大佬之間的爭鬥。
現在應天巡撫去職,海貿重開的方案又得到了批准,那就意味著雙方很有可能已經達成妥協。
趙鴻義估計,蔣巡撫應該是要調往別處任職,而上海縣城被海盜襲擊這事多半也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這事少不得還要抓幾個替罪羊,也不知道已經被停職待勘的松江海防同知塗大人、上海市舶使張大人以及上海知縣孟大人等幾個人近況如何,恐怕這口黑鍋已經背上了也難說。
……
這天,門房遞進來兩張帖子,說是有客來拜,而且指明要拜訪趙鴻義。
自從《江南時報》發行以來,作為報社社長的趙鴻義已經接待了不少前來拜訪的客人。
來客首先會經過門房的篩選,如果是一般的中小商戶,趙鴻義就會交給廣告部的員工負責接待,所以能來到趙鴻義這裡的通常都是比較有實力的大商家,其中也不乏身有功名計程車紳。
這些人來拜訪趙鴻義,目的肯定不僅僅是為了在報紙上打廣告這麼簡單,他們看到了報紙這個新行業所帶來的商機,都是來跟趙鴻義拉一拉關係,尋找發財門路的。
甚至還有不少人直截了當地提出想要入股江南報社,但是都被趙鴻義婉言謝絕了。
這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還是能夠引導輿論的工具,又傾注了趙鴻義這麼多心血,怎麼可能輕易讓別人入股?
不過別人帶著禮物上門拜訪,不好拒之門外,所以趙鴻義還是秉持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原則,基本上都會熱情接待。
趙鴻義接過帖子看了看,一個帖子上寫著藍海昌,另一個帖子上是常文良。
兩張帖子都沒寫具體的身份,只有光禿禿的名字而已,讓趙鴻義有些摸不著頭腦。
沉吟片刻,趙鴻義對門房問道:“這兩人是什麼來頭?他們沒說麼?”
門房小心翼翼地答道:“那遞帖子的小廝說是國公府的,小的也沒敢細問,只好來請老爺定奪。”
國公府?!趙鴻義的瞳孔猛地一縮,塵封已久的那段明初歷史湧入了他的腦海中。
……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後,便派出手下的各路將領們四處征戰,為大明王朝打下了萬里江山。
待天下大致平定之後,這些勞苦功高的功臣宿將們也在洪武三年獲得了大規模論功行賞。
比如著名的開國六公爵: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此後在攻略邊疆地區殘餘割據勢力——比如伐蜀、西征、徵吐蕃、徵雲南以及八次北征大漠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也因此而獲得了相應的封賞,比如信國公湯和、涼國公藍玉、穎國公傅友德。
在大明立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君臣之間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的爆發。
胡惟庸成為丞相之後逐漸飛揚跋扈,大權獨攬,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於是朱元璋發起胡惟庸案,廢除了沿襲千年的丞相制,將君權與相權獨攬於一身,從此再也沒有任何文官能夠威脅到皇帝。
接下來在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發動了李善長案,用胡惟庸同黨的罪名將韓國公李善長以及八名侯爵處死。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主動大規模殺戮功臣,意在打壓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勳貴集團,鞏固皇權,為子孫後代順利接班創造條件。
然而在洪武二十五年,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始料未及、且對歷史走向影響深遠的大事,那就是皇太子朱標因病去世了。
朱元璋辛辛苦苦培養的接班人提前下崗,沒能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