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鹿鳴宴(第1/2 頁)
晚間兩人回到萬卷書樓,書坊裡的所有夥計和僕役全都湧上來向兩人賀喜,兩人一高興便給所有夥計都發了一兩銀子的賞銀,而跟隨兩人前去考試的幾個僕役更是獲得了一人二兩銀子的紅包獎賞。
按照慣例,鄉試放榜後的次日,官府會宴請所有新科中式舉人和所有參與過鄉試的內外簾官員,這就是傳說中的鹿鳴宴。
第二天一早,趙鴻義頂著兩個黑眼圈起床——因為太興奮了,他一晚上沒睡著,直到天快亮了才迷迷糊糊睡了一會。
洗漱收拾完畢後,趙鴻義和蘇惟鈞來到了位於西錦繡坊的應天府衙。若是普通省份,鹿鳴宴通常都是在布政使司衙門裡舉行的,不過南直隸並沒有布政使司,於是只好放在應天府衙門內舉行了。
此時應天府衙張燈結綵,一派喜慶氣氛。眾多新科舉人云集於此,準備參加宴會。
這是大明公務員考試的慶功宴,參加宴會的人都是公考上岸的成功人士,所以無一不是喜氣洋洋,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模樣,此時這些成功人士們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閒聊著。
過了一會兒,所有官員和中式舉人都到齊了,鹿鳴宴正式開始。
先是正副主考官、提調官、監試官、同考官等內外簾官入座,然後由府衙請來的樂手奏樂,所有新科舉人按名次排隊進入,一起拜謁各位考官後入座。
然後演奏鹿鳴之曲,所有新科舉人一起朗誦鹿鳴之章,也就是《詩經》中的非常著名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那一章,緊接著就是跳魁星舞。
當然,這些新舉人們哪裡會跳什麼魁星舞,只不過是在大堂裡隨便蹦躂幾下,哼哼兩句意思意思,與後世迪廳裡的群魔亂舞也差不多。
跳完魁星舞之後,新科舉人們又一起向考官敬酒,然後由鄉試前五名代表所有中式舉人各賦詩一首,當眾表達自己中舉的喜悅之情和對考官錄取自己的感謝之意。
按科場慣例,鄉試從五經中各取第一名排在前五位,稱為五經魁首,其中第一名被稱為解元,第二名為亞元,第三到五名稱為經魁,這就是後世喝酒猜拳時“五魁首”的來歷。
第一個上場的當然是來自蘇州府長洲縣的解元程泰,這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男子,居然能奪得解元,真是人不可貌相。
要知道解元可是全省第一,是帶有主角光環的,在文壇的號召力比進士都厲害,每一科都有許多人考中進士,可解元一科只有一個。
程泰作的詩獲得了在場眾人的一致好評,連主考官馮翰林也連連點頭。
程泰之後是第二名孫來遠,這孫來遠也是三十歲上下,長得卻是十分儒雅,不過水平比程泰還是要稍遜一籌。
然後就是第三名蘇惟鈞。他一上場就獲得了滿堂喝彩,因為長得太帥實在沒法低調,而且才二十出頭,這麼年輕的經魁在鄉試裡十分少見,也難怪眾人連連驚歎“英雄出少年”。
趙鴻義撇撇嘴,心中暗道:“幸虧老子只考了個第十九名,不用上去唸詩,這種風頭不出也罷。若是自己這十七歲的舉人上去豈不是要被人死盯著?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還是低調點,悶聲發大財比較好。”
不一會兒,五個人都念完了自己作的詩。這些詩當然是前一晚提前準備的,但是隻有一晚上時間,沒法細細推敲,水平自然也一般,不過是應應景,拍拍考官馬屁罷了。
隨後便是吃吃喝喝,自由活動時間。不過參加鹿鳴宴的都是成功人士,沒有誰會傻到在鹿鳴宴上大吃大喝,這種時候拜拜座師,聯絡一下同年和同門之間的感情才是正事。
所謂座師,就是主考官,錄取了某舉人,名義上就是該舉人的老師。同理,房師就是同考官,某舉人的卷子是從哪個同考官手中推薦上去的,那麼這個同考官就是該舉人的房師。
按照科場規矩,這一科所有一百三十五名舉人之間就是鄉試同年的關係,若是其中兩人又恰好是在同一個房師手中推薦上去的,那麼這兩個人就是同門關係,這比同年的關係又更親近一層。
在官場上,師生、同年、同門這些關係是由科舉考試自然而然帶來的,是極為重要的人脈關係。
一個菜鳥進士初入官場時,往往都要靠著這些人脈關係慢慢開啟自己的人際圈子和關係網,否則就會勢單力孤,很不好混,所以這些新科舉人們才會如此熱衷於這種拉關係的活動。
主考官馮翰林的座位立刻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當然各位房師的座位旁邊也會圍上不少人。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