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一個農家子的逆襲之路 > 第5章 做生意

第5章 做生意(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王氏向趙鴻義問道:“小義,用你這法子,若有十斤蘿蔔,可做得幾斤蘿蔔乾?”

趙鴻義估算了一下道:“大約可做得三斤。”

王氏又問道:“鹽和糖各需多少?是否還需其他配料?”

趙鴻義答道:“四兩鹽足夠了,糖只需少許調味,一兩就綽綽有餘了,其餘配料可有可無。”

王氏開始盤算起來:“十斤蘿蔔共五文錢;一斤鹽六文錢,算它半斤也就是三文錢;糖五十文一斤,算一兩也就是五文錢;一共是十三文錢。集上的鹹菜賣六文錢一斤,我們的蘿蔔乾賣八文錢一斤應該可以,三斤蘿蔔乾共賣得二十四文,可賺得十一文錢。”

三個兒女聽了連連點頭——這生意做得。

不過王氏接著又道:“若是做蘿蔔乾去賣,家裡人手不夠啊!我和玉珠都要紡織,珍珠也要幫忙的,小義你又要讀書……”

言下之意,蘿蔔乾要做,織布也不能停,兩個都需要人手的。但如果找人來幫忙就要給工錢,這成本又升高了。

趙鴻義道:“娘,織布一刻也停不得嗎?”

王氏雖然覺得他問得奇怪,也只好解釋了一番。

紡紗雖簡單,但工作量極大,三人兩天的工作量才能紡好一匹布所用的紗,而織布則只需一人一天的工作量即可。

所以他們家的生活一般以三天為一個週期,極為規律。第一天上午,王氏會把織好的布拿到縣裡相熟的布行賣,順便購買棉花和一些生活用品,而玉珠和珍珠則留在家裡紡紗。王氏從縣裡回家後也會立刻加入紡紗工作,三個人一起工作到第二天晚上才紡好紗。第三天由一人織布,另外兩人繼續紡紗供下一個週期使用。

三天的時間很短,晚上不點燈也沒辦法幹活,平常也有家務事要耽誤一些時間,所以工作時要繃得很緊,動作一慢就趕不及了。以往趙鴻義也是要幫著做一些家務活的,比如挑水、澆菜園之類的活計。

趙鴻義聽了之後暗歎:“這也太拼了點吧?”便問王氏道:“家中銀錢用度不足?”

王氏又將家裡的經濟狀況一五一十跟趙鴻義講了。

家中的五畝田地全部佃給了大房,約定收益對半分。因為種的是棉花,收益較高,除去種子農具肥料等各種開銷之後,兩家一年各分得約九兩銀子。

而王氏與玉珠珍珠兩姐妹從事紡紗織布,每三天可織出一匹布,賣出之後收益大約一百文至一百二十文,平均下來相當於每天收入三四十文錢,大概一個月一兩銀子,每年十二兩左右。

兩項收入加起來就是家庭總收入,一年約有二十一兩銀子。假如只是一家四口人日常生活開支,那二十一兩銀子一年也夠用了。

可是趙鴻義在讀書,這是比較花錢的事情,要交學費,購買筆墨、紙張和書籍,逢年過節還要給先生節禮,最關鍵的是以後要參加科舉的話,又是一大筆開銷,需要預先儲蓄。更何況三個兒女一個都沒成親,這彩禮和嫁妝錢也要預先準備起來。一項項加起來,目前的收入就有點不太夠用了。

“娘,現在家中還有多少銀錢?”趙鴻義又問道。

“只得八錢碎銀,三百來個銅錢,攏共也就一兩多銀子。眼下還欠著你大伯家三兩銀子,你舅舅那裡也欠著三兩。”王氏低聲答道。

“什麼?還有欠債?”趙鴻義幾乎要跳起來。

王氏無奈道:“分家那年蓋房的錢是借的,後來你弟弟得病沒了,也用了一些,還有你爹,走的那年看病抓藥也用了不少錢,後來辦後事又用了些,家中沒有那許多,沒奈何只好各處親友借一借,這幾年也還得七七八八了,現如今只剩下這兩處沒還。”

本來趙鴻義還有個弟弟的,比他小三歲,只是沒養大,到了七歲就沒了。過了一年他父親也沒了,接連走了兩個親人,花了不少錢,家庭經濟狀況也陷入困境中。

“出師不利啊。”趙鴻義心中暗歎,沒想到啟動資金沒多少,外面還倒欠著六兩銀子的債務,怪不得母親累死累活也要堅持織布,實在是債務壓力太大。幸虧剩下的兩個債主都是比較近的親戚,不好意思逼債,不然日子就更難過了。

既然如此,就更要試著做生意了,不然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還完債?

趙鴻義斟酌了一下,對王氏說道:“娘,你看這樣可好?織布的事情繼續做,不過可以放慢一點,五天出一匹布,留些空餘時間來賣蘿蔔乾。若是賣得好,也就不差織布的這點收益了,若是賣得不好,那我再想想其他辦法,總歸要試一試,不然這債要還

目錄
陰陽天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