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從頭開始(第2/2 頁)
親。武大那年剛滿十三歲,村塾苦學十年,努力刻苦,正準備著當年的鄉試。雙親的突然亡故,給武大武二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先是家裡的農田因為無人耕種,被地方上的鄉紳給霸佔了。接著,家裡住的三進院落被族人合謀給瓜分了。兄弟倆被動從正房搬到了耳房,沒過幾天又給搬到了後罩房,最後給扔到了柴房,緊挨著茅房,一到春夏,蚊蠅橫飛,臭氣熏天。武大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柴燒火打掃茅房。為了照顧三歲的弟弟武二,武大郎受盡委屈,默默忍耐。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瞅準機會,由家裡之前的幫傭陳嬤嬤引路,逃出了武官莊村。
陳嬤嬤的兒子張二郎在清河縣城做些小買賣,十三歲的武大揹著三歲的武二,跟著陳嬤嬤一路上風餐露宿,幾近乞討,花了五天時間,才終於到了清河縣城。開始那幾年真的是難,武大一邊跟著學工,一邊照顧著弟弟,還要時不時躲避著族人的查詢侵擾。
好在天可憐見,武二在武大的精心保佑呵護下茁壯成長,武二從小飯量驚人,力大如牛,幼時就不愛讀書習字,就喜歡玩個刀槍棍棒,十二歲時拜鐵匠祝阿勝為師開始習武。說起祝阿勝更是一段傳奇,只是為人低調,不善言辭,很少人知道他的過往。
這一晃二十年過去了。
往事不堪回首,每每想起來,武大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好在兄弟武二終於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了。兄弟倆齊心協力,這幾年早出晚歸,努力做工,攢錢添置了一間瓦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這天武二郎出門,去往雲橋大街鐵匠祝阿勝處做工。師徒倆經營著鐵匠鋪,做些廚具農具馬具之類,忙碌而充實。
武大郎收拾完碗筷,整好衣裝,鎖好門,去往張二郎家做工。張家兄弟也是兩人,張大郎在鄉下務農,張二郎自小跟著個手藝人在清河縣城學做炊餅,那年陳嬤嬤帶著武家兄弟倆投奔了張二郎。武大郎就在張二郎的炊餅鋪幫工,武大郎勤奮好學,很快就成了個做餅小能手。
“武二,今天為師接了個大單,中午買酒來,咱們師徒好好喝一場。” 祝阿勝難得的高興。
武二郎剛一進鋪門,師傅就興奮地喊道。
“師傅,什麼大單,這麼高興?”武二郎見平時不苟言笑的師傅露出久違地笑容,欣喜地問。
“今一大早衙門裡來人,說要採購一千套馬具,看來是要準備開仗了。”祝阿勝回應道。
“一千套,乖乖嘞,那可真不少啊!夠我們忙活兒一年的了。”武二郎開心地接過師傅給的一貫鈔,去買了一罈酒,兩斤熟牛肉,一隻燒雞,加幾個冷盤。
師徒兩人有說有笑忙活兒了一上午,中午時分兩人圍坐火爐邊,溫酒吃肉,大快朵頤。
正吃飯間,忽一人衣履光鮮帶著兩個官差從遠及近快步走來,口裡喊道:“呦,有酒又有肉,小日子美滋滋啊!”
來人是本縣衙門的機密,姓單單名一個鋒字,三十歲出頭。要說掌管機要文書的吏官應該穩重謹慎才對,這人卻不走尋常路,仗著自己是知縣的小舅子,天天東家長西家短,咬根嚼舌,愛打報告,人送綽號“煽風火”。
這人來了準沒好事兒。
祝阿勝聽聞一皺眉,但迅速恢復笑容,忙走出通鋪,雙手作揖,朗聲說道:“不知單大人到來,有失遠迎,莫怪莫怪!”
這單鋒也不搭話,領人徑直走進鐵匠鋪,圍著鋪子這兒瞅瞅那兒看看,來到火爐邊,用鐵鍁撩了撩火炭,蕩起來的火星隨風漂了一地。
武二郎站在鋪門後,眼見這單鋒種種無理舉動,怒目圓睜,握緊了拳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