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淋過雨,仍會選擇給別人遞傘(第1/2 頁)
莫宵野注意到他的這段話中,一連用了三個“感嘆號”,可見他在聽了胡女士的那番話後,也是深受觸動的,尤其因為他本人也是殘疾群體的一員。
在此之後,便需要耐心等待,期待胡女士的試用情況。
收到胡女士的邀請,是在半個月後,令莫宵野感到意外的是:見面地點,竟是在胡女士的“新家”!
這個地址,莫宵野之前是去過一次的:整理完胡女士兒子的遺物的那天,最終開車將遺物收納箱,全都運送到了這裡。
上門拜訪的這一日,鍾愛因有其他事務需要處理,莫宵野便與林聽一起,去赴了胡女士的邀約。
抵達之時,在胡女士的家門被開啟的一瞬,莫宵野立刻便覺察出了變化:之前那次來到這裡,只覺得它是清冷的,傢俱擺設倒也齊全,奈何就是讓人生不出太多溫暖感
待正式踏進房門後,才意識到這種變化源於何處:胡女士入住這裡後,讓整個空間充滿“人氣兒”了!
莫宵野注意到:那個視力障礙少年的照片,仍然被擺在家中各處,像他生前時一樣。
可見胡女士對於兒子的去世,已經全然接受了,卻並未選擇逃避態度。
按照胡女士的說法:這裡,本就是母子倆一直計劃著要搬進來的新家,當時是覺得裝修後還是多晾些時日比較好,豈料還未來得及搬家,便發生了那場車禍
莫宵野打量起整個空間,覺得儘管胡女士獨自養育兒子辛苦,可她還是盡己所能,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成長環境,還一直教育孩子要樂觀面對人生困境。
如今,她自身仍然秉承著這般態度,胡女士接下來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
“最近一段時間,我出了好多趟門。”
“是藉助那款軟體嗎?”莫宵野自然明白那款軟體對於她的意義。
“沒錯。我不僅用它幫助我完成路線規劃,還用它搜尋了配有無障礙升降梯的地鐵站。而後搭乘對應路線,順利地抵達瞭如今所在的這棟房子。”胡女士的言語間,透著驚喜與感慨。
“咱們這座城中,設有無障礙設施的地鐵站,已經有這麼多了嗎?”莫宵野好奇追問。
“無障礙升降梯已經算是比較常見了,只是”胡女士微微停頓,“無障礙衛生間的數量,還有尋找它所在位置的過程,確實還是有些困難。”
莫宵野聽得出:這是她在實際出行過程中,又發現了“新問題”!
“特別是真的遇到三急情況,真是有點抓耳撓腮的”胡女士說到此處,微微蹙了蹙眉。
莫宵野自己也有過急於尋找公共衛生間的經歷,作為四肢健全之人,尚且焦急又手忙腳亂,更何況是對於這些殘障人士呢:輪椅的執行速度本就有限,還需要人為掌控平衡,自是比不過靈活的四肢!“最後,您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詢問了工作人員。”胡女士坦言,“不過,我將這一困境的解決辦法,透過後臺反饋給導航軟體了!”
莫宵野見她在說後半句時又不禁笑了,便知道體驗了公益導航軟體的“愛心反饋通道”後,她的參與度以及內心的自我價值感,其實是提升了!才不會因為尋找衛生間時,又一次去“開口求人”而侷促,更多的是記住了參與軟體反饋的感受。
想通了這一點後,莫宵野愈發覺得:田工程師設計的“使用者反饋”功能,不僅能夠讓軟體變得更加完善,同時也給使用過它的殘疾群體,帶去了心理層面的療愈!
有不少殘疾人,在身體變得缺陷的初期,其實是承受不了這種打擊的,因為行動受困,會愈發覺得自己在一點點變得“無用”
而這款軟體,呼籲試用客戶隨時反饋意見,還可以上傳附近的無障礙裝置資訊,以此幫助到更多同群體成員,這其實是變相告訴他們:你們對於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大價值的,你們仍有存在的意義!
當莫宵野看到被胡女士貼在書桌前的“手繪地圖”時,心裡騰起了更多感動:這是她親手畫出來的地鐵站內部圖,還用鮮明的顏色,標註了“無障礙衛生間”的具體位置,且畫出了輪椅能夠順利抵達那裡的具體路線。
胡女士說自己將這些標註圖,也一併上傳到了軟體後臺,希望能給軟體研發者們更多的靈感,對後期的改進工作有幫助。
莫宵野看出了胡女士要“重新出發”的勇氣,也明白這其實是她對於兒子的“承諾”,更像是一種“以身作則”,她彷彿對著另一個世界的兒子說:孩子,媽媽一直教育你要勇敢、樂觀,如今媽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