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這是我選擇的樂園(第1/2 頁)
距離《穿越萬里,尋找善意的力量》短片第二期上線已經過去了幾天,這段時間觀眾們紛紛在評論區下催更。
這幾天裡,顧婉清和她的團隊夜以繼日地沉浸在第三期的籌備與構思之中。
他們的辦公室,此刻正被各式各樣的資料、筆記和討論聲填滿。
燈光常常亮至深夜,空氣中瀰漫著咖啡與創意碰撞的味道。
牆上貼滿了靈感火花碰撞出的思維導圖,從城市的角落到鄉村的田野,每一個可能的地方都被仔細標註。
這一期,他們決定將目光聚焦於那些默默無聞卻堅持不懈的普通人。
她想要透過鏡頭,向世界展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是如何匯聚成照亮人心、溫暖社會的強大力量。
顧婉清首先召集了團隊進行了一場深入的頭腦風暴會議。
她提出了這一期的核心主題——“微光成炬”。
旨在透過鏡頭捕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默默發光發熱的普通人,展現他們雖微小卻堅定的力量。
“我們這次要做的,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傳遞,”
顧婉清說,
“我們要找到那些真正的‘隱形守護者’,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堅持與付出,構成了我們社會最堅實的基石。”
團隊成員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從故事線索的挖掘到拍攝手法的運用,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反覆推敲。
於是,團隊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
他們分頭行動,有的負責深入社群,與當地居民交談,尋找那些不為人知的好人好事;
有的則透過網路平臺,發起多渠道徵集活動,鼓勵網友們推薦身邊的平凡英雄;
還有的則專注於指令碼創作,力求每一個鏡頭、每一句旁白都能精準地觸達觀眾的心靈。
隨著徵集活動的進行,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潮水般湧來。
顧婉清和團隊成員們開始對這些故事進行細緻的篩選與調研。
他們不僅要看故事本身的感人程度,更要考量其背後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導向。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為了確保拍攝工作的順利進行,團隊對每一個選定的故事都進行了詳細的前期調研。
在此期間,他們遇到了不少挑戰。
有時候,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說服那些害羞或不願意出鏡的普通人;
有時候,又因為天氣、時間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拍攝計劃一再調整。
他們與主人公進行深入溝通,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以及背後的故事細節。
同時,也根據每個故事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拍攝計劃,包括場景選擇、鏡頭運用、配樂選擇等。
在拍攝裝置方面,團隊也進行了精心準備。
他們不僅使用了高畫質攝像機來捕捉每一個動人的瞬間,還配備了無人機、穩定器等先進裝置,以確保畫面的流暢與美感。
此外,為了更好地呈現故事的情感深度,團隊還特別邀請了專業的音效師和剪輯師加入創作團隊。
同時,本期影片將不再進行採訪,而是透過影片的記錄與旁白的述說,講述這些故事。
......
本期影片的第一位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張晨光的鄉村教師。
村子四周被連綿不絕的青山環抱,雲霧繚繞,彷彿世外桃源一般。
這裡的交通閉塞,資源匱乏,是外界少有人知的角落。
然而,這裡卻有著一群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張晨光並非出身於這個鄉村,他原本有著在城市裡穩定且體面的工作機會。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這片山區支教,被孩子們純真無邪的眼神和對知識的渴望深深打動。
那一刻,他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留在這裡,成為這些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
張晨光老師,年約三十,面容清瘦而堅毅。
他的頭髮略顯凌亂,但總是保持著整潔,彷彿是他對生活態度的體現——不拘小節,但注重內在。
他的面板因長年累月的工作而略顯粗糙,但每當他笑起來時,眼角的皺紋卻彷彿能綻放出陽光般的溫暖。
攝製組到達時,張晨光老師正在準備上第一堂課。
校舍是由幾間破舊的木屋組成,屋頂覆蓋著青瓦,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