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強弱(第1/2 頁)
人活在世上,總得弄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而規律從來不管你接不接受,它只管存在。
就好像月亮不管你是詩人還是農夫,它都一視同仁地升起又落下。而這個規律,說白了,和動物世界沒什麼區別:強者生存,弱者消亡。狼吃羊,天經地義;羊要活,就得學會跑,或者變成狼。人類社會表面上講感情、講道德、講公平,但骨子裡,還是繞不開這個叢林法則。
狼和羊的區別不只是強弱那麼簡單。羊活著,總是等天上掉餡餅,或者等牧羊人來保護它。狼活著,它只相信自己的牙齒和速度。羊的世界是依賴的世界,狼的世界是自立的世界。這裡頭藏著一個秘密:強者的思維,是看透了規則,接受殘酷,然後駕馭它。而弱者呢?總是習慣於抱怨規則,想要逃避,卻又無力改變。
弱者為什麼總是弱?
弱者思維的核心就是“靠”。
靠父母,靠朋友,靠運氣,靠一切能靠的東西,就是不靠自己。
小時候靠父母養著,長大了靠老闆發工資,老了靠孩子孝順。要是靠不住了,就怪天怪地怪社會。這種思維,是從小被灌輸的,就像羊生來就知道要跟著羊群跑。父母教小孩聽話,教小孩別惹事,教小孩不要冒險。這種文化叫“弱勢文化”,它的本質是讓人安於現狀,不去挑戰,不去突破。
所以弱者的思維有個致命的問題:它總是把責任推給外界。
自己失敗了,就怪運氣不好;自己沒出息,就怪社會不公平。可你有沒有想過,社會什麼時候公平過?狼吃羊的時候,會聽羊講道理嗎?
不會。
因為強者的世界沒有感情,沒有對錯,只有成敗。而弱者呢?他們總想讓世界按照自己的邏輯運轉,總覺得自己受了委屈,總想著有人來救他們。
弱者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從小到大,他們身邊的環境就是這樣教的。窮人家的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別折騰”“安分守己”“知足常樂”。
久而久之,這種思維就成了他們的文化屬性,就像四川人覺得辣是最好吃的,廣東人覺得清淡才是對的。文化屬性限制了他們的視角,讓他們永遠只能站在弱者的角度看問題。
強者為什麼總是強?
強者的思維,和弱者完全是反著來的。強者不靠任何人,他們只相信自己。而且,強者的世界是孤獨的。他們不指望別人理解,也不需要別人幫助。狼不需要羊的同情,也不會去同情羊。強者接受規則,也接受殘酷,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是沒有用的,行動才是唯一的答案。
強者的文化叫“強勢文化”。這種文化有幾個核心特徵:第一,高維視角。強者看問題,從來不從弱者的角度出發。弱者每天罵老闆黑心,罵社會不公,強者卻在思考,如何利用這些不公平為自己服務。
弱者總想著改變規則,強者卻想著如何在規則裡找到機會。就像一頭獅子,它不會去質疑叢林法則,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成為叢林的王者。
第二,背景資源。強者的行為,往往有他背後的資源支撐。你看到周潤發坐地鐵買菜,以為他很低調。可你忘了,他隨時可以開著勞斯萊斯出門。李白敢拍領導的桌子,是因為他有才華和名聲做底氣。普通人學李白,只會被開除。所以,強者之所以能強,是因為他們有資本。而資本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強者自己爭來的。
第三,瞭解人性。強者看透了人性,知道人性是自私的,是趨利避害的。所以他們不會被所謂的感情綁架,更不會被道德綁架。他們對父母好,不是因為他們相信孝道,而是因為父母的資源對他們有幫助。他們對孩子好,也不是因為無私,而是因為孩子是他們的未來。說到底,所有的感情背後,都是利益。強者敢承認這一點,而弱者卻拒絕面對。
普通人如何變成強者?
要想從弱者變成強者,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可這個過程很難,因為它反人性。人性是懶惰的,是逃避的,是喜歡依賴的。而強者思維,恰恰是對人性的挑戰。要想擁有強者思維,你必須做到三件事:相信強者,追隨強者,依附強者。
1.
相信強者
大多數人從小就被灌輸“肉食者鄙”的觀念,覺得有錢有權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你看不到的東西,做到了你做不到的事情?相信強者,其實就是跳出自己的侷限,去接受更高層次的認知。
當你請教一個比你強的人,他給出的答案你聽不懂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