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真相(第2/3 頁)
庭在背後撐著呢。你為了救你爸,
來來來,你投降一下試試。
看身邊兄弟願意不?
在那一刻,劉邦看的非常清楚,他不是不想救。
他想救,但是他救不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他只能在絕地中賭一把,他在賭項羽的人孤傲。
他深知項羽此人極為看重自己的聲譽和名望,於是便決定豪賭一把。為了將項羽捧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他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狠狠地貶低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項羽的內心感到平衡與滿足。
為此,他不惜自我抹黑,故意讓全天下的人都認定他就是個卑鄙無恥、毫無底線的小人。
兩軍對峙之時,其實項羽從未真正指望劉邦會乖乖投降。既然劉邦已經將姿態放得如此之低,他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下來,殺掉劉邦之父這件事也變得沒什麼意義。
劉邦心裡在滴著血,但為了救自己的父親還得再補一刀。
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想煮咱倆的父親的話,那你也給我分一杯羹。
這一下子把項羽都說懵逼了,人原來還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
可對劉邦來說,他已經不在乎自己的聲名狼了
這是唯一可以救自己父親的機會。他必須抓住。
於是他當了全世界最不孝的人,他將被釘在恥辱柱上。
萬幸。他賭贏了。
他的父親就這麼活下來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救出自己的父親。但劉邦做到了,他只不過損害了一下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兒。
他覺得值了。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劉邦另一段飽受爭議、為人所詬病的軼事。據說當年劉邦在逃亡途中,為了減輕馬車的負重以便能夠更快地逃脫追兵,竟然不停地將自己的親生子女從車上踹下。
這件事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如果稍微動點腦筋思考一下,都會感覺其中充滿了疑點和不合理之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情節實在是太離譜了,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必定有諸多不實與誇大的成分。那麼為何會如此斷言呢?其實原因不難理解。
首先存在一種可能性,那便是劉邦深知帶著孩子們一起逃命反而會讓他們陷入更為兇險的境地。畢竟當時追兵在後窮追不捨,而他自身尚且難保。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劉邦或許認為將孩子踹下車去,雖然看似殘忍,但至少能給他們一線生機,讓他們有機會藏匿起來或者自行逃生。
然而,相較於上述推測,第二種可能性則顯得更為合理且真實。極有可能是由於馬車在疾馳過程中一路顛簸不停,導致年幼的孩子無法坐穩從而不慎跌落車下。而忠心耿耿的夏侯嬰見狀後,毫不猶豫地下車將孩子們抱起並重新安置到馬車上。綜合各種因素考慮,這種說法顯然更符合常理和實際情況。
我們來模擬一下當時場景。
如果追兵很緊迫,劉邦三番兩次把孩子踢下去,然後夏侯嬰作為馬伕,還要停車把孩子抱回來,這樣反覆三次耽擱的時間,早被追上了。可為什麼沒有抓住劉邦呢?
可如果追兵不是那麼緊迫,劉邦哪來的應激反應。都還沒看見追兵呢先把自己兒子搭進去。這可能嗎?
劉邦作為一個成熟的謀略家政治家,他可以在兩軍陣前放棄自己的父母,這是大義,可他絕不會為了自己逃命放棄自己子女這是小人。這樣他好不容易積攢的人氣會瞬間崩塌。如果真這麼做了,他的人設一定會塌房,會讓身邊的兄弟寒心,你能為了自己犧牲子女,那我們算什麼?更別提虎毒不食子呢。幾千年來還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人倫規則。
可這事就被傳了千年。至今還有人信。
讓我們來深入思考一下,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那些窮追不捨的追兵實際上並沒有成功地追上劉邦,但為了逃避責任,他們竟然故意歪曲事實、混淆黑白!這些追兵深知項羽那火爆的脾氣,如果如實稟報未能追到劉邦,恐怕自己將會遭受嚴厲的懲處。於是乎,他們絞盡腦汁編造出瞭如此荒誕不經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尤其是那位追兵的頭目,為了將自身的罪責推脫得一乾二淨,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竟將劉邦描繪成一個道德敗壞、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不僅拋棄妻子,甚至連親生骨肉也能狠心捨棄。而且為了讓這個謊言聽起來更加逼真可信、引人發笑,他們甚至對細節進行了精心雕琢,詳細描述了劉邦如何一次次將孩子從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